分享 |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有8项来源于2022年目标,相关目标均是对医疗质量安全影响重大、行业高度关注、具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目标,需要行业坚持不懈的推进有关工作。
在此基础上,根据既往监测发现的突出薄弱环节。新增了“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2个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指导行业针对性开展改进工作。此外,调出的2项目标作为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继续推进,以保障相关工作的延续性。
其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已连续三年位列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目标五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一)目标简述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指在医院内被工作人员主动发现的,或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除了患者自身疾病自然过程之外的各种因素所致的不安全隐患、状态或造成后果的负性事件。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国际相关数据比较,在识别和报告率上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识别和报告率,对于构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文化和学习平台,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策略
1.医疗机构成立由医务、护理、院感、各临床科室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完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 重点明确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管理。
2.医疗机构加强培训工作,持续提高医务人员识别与防范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和鼓励医务人员主动发现和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积极性,构建非惩罚性文化氛围。
3.建立及完善本机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监测及评价机制,按季度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四级手术发生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情况,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进行管理。
4.重点提升医疗质量安全隐患问题或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负性事件识别能力与主动报告意识。
5.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