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将阿司匹林改为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再用依诺肝素抗凝,并辅以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室重构等对症支持治疗。
在有规律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仍出现反复发生的心肌梗死,应考虑到阿司匹林抵抗的可能。若遇到此类患者,应及时更换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需联合抗凝治疗,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27岁
患者性别: 男
因胸痛发作,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完善心电图检查后考虑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段闭塞,遂予以冠状动脉内溶栓及血栓抽吸术,术后患者胸痛缓解,心电图ST 段逐渐回落至正常。住院期间再发胸痛,心电图检查示下壁导联ST 段上抬,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右冠状动脉中段完全闭塞,于右侧冠状动脉冠置入支架;术后胸痛缓解,心电图改变逐渐改善,采用规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依诺肝素抗凝等治疗。住院期间胸痛再次发作,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ST 段再次抬高,合并心室颤动、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中段闭塞,再次予以冠状动脉内溶栓。
完善相关检查后,可排除凝血因子缺乏、结缔组织病、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肿瘤、易栓症等常见导致血栓的疾病。不排除药物抵抗引起的冠状动脉内血栓。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基因检测显示:糖蛋白Ib 血小板亚基α基因为C/C 型,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基因为A/A 型;白三烯C4 合成酶基因为A/A 型;以上结果提示阿司匹林抵抗风险增加,抗血小板效果较差。
遂将阿司匹林改为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再用依诺肝素抗凝,并辅以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室重构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无胸痛发作,心肌损伤标志物逐渐恢复正常,复查心电图显示抬高ST 段逐渐回落,予办理出院,出院后予以吲哚布芬及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利伐沙班片抗凝。出院1 个月后返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原支架内未见明显狭窄。
病例图片
2023-03-0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