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丁秋蓉团队发现禁食状态下组蛋白磷酸化响应激素信号调控肝脏糖异生的分子机制

2023
03/05

+
分享
评论
生物世界
A-
A+

该研究揭示了组蛋白磷酸化修饰快速响应饥饿刺激的胰高血糖素-PKA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脏糖异生基因转录的工作机制。

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 (T2D) 的临床特征,也是包括脂肪肝、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肝脏组织在维持机体糖代谢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而肝葡萄糖生成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HGP) 的失调会明显加速T2D的发生和发展。肝脏HGP主要包括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在饥饿状态下,HGP主要来自于糖异生,而在T2D患者中,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糖异生速率增加,进一步导致了空腹血糖的增高。

靶向肝脏糖异生是治疗T2D的一种潜在策略。 

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 是指非糖前体 (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 转变为糖或糖原的过程。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饥饿时血糖迅速下降,肝脏内会发生快速的糖异生基因的表达,促进糖异生,以维持正常血糖稳态。糖异生基因包括编码糖异生限速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的基因PCK1、编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基因G6PC等,其转录调控主要通过CREB和Foxo1两个关键转录因子介导的信号轴进行。然而,基因转录的快速启动不仅依赖于转录因子的激活,组蛋白修饰改变导致的大范围内染色质开放或闭合状态的重塑决定了基因转录激活的敏感性和有效性。在饥饿状态下糖异生基因转录的快速启动过程中,染色质层面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至今仍不甚清晰。 

2023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丁秋蓉研究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题为: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integrates the hepatic glucagon-PKA-CREB gluconeogenesis program in response to fast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了组蛋白H3S28磷酸化 (H3S28ph) 响应饥饿情况下胰高血糖素信号,直接调控肝脏糖异生基因转录激活的生物学机制 :在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激活PKA信号通路,PKA继而被CREB招募到基因组糖异生基因调控区域,磷酸化H3S28。磷酸化的H3S28ph被14-3-3ζ识别,招募更多的RNA聚合酶II (Pol II) ,激活糖异生基因转录。并发现进食状态下,PP2A作为H3S28ph的磷酸酶抑制其磷酸化,继而抑制糖异生基因的表达。 

该研究发现了组蛋白磷酸化在肝脏糖稳态调控中的生物学功能,并发现了CREB作为桥梁蛋白介导PKA磷酸化H3S28继而调控糖异生基因转录的调控模式。 

丁秋蓉团队首先广泛筛选饥饿刺激的肝脏内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变化,发现H3S28ph显著上升。结合RNA-seq和H3S28ph的ChIP-seq、CUT&Tag结果,发现饥饿会诱导H3S28ph信号的明显增加,尤其是在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区域。进一步通过肝脏特异过表达野生型H3.3 (H3.3-wt) 和突变型H3.3 (模拟磷酸化突变H3.3-S28D和非磷酸化突变H3.3-S28A) ,证明H3.3-S28D可以显著促进肝脏糖异生基因表达和糖异生。 

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了H3S28ph的调控机制,发现胰高血糖素可以体内、体外促进肝细胞H3S28ph的发生,并通过一系列生化实验和体内功能实验证明,细胞核内的PKA是H3S28ph的激酶。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PKA特异结合到糖异生基因调控区域依赖于CREB的招募,PP2A是H3S28ph的磷酸酶并抑制肝脏糖异生基因的表达。 针对H3S28ph如何激活糖异生表达的机制研究,通过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在饥饿情况下,肝脏细胞核内的14-3-3ζ表达上升。进一步通过体外和CUT&Tag等实验证明,14-3-3ζ是H3S28ph的表观阅读器,14-3-3ζ可以识别H3S28ph,并招募更多的Pol II到糖异生基因启动子区域, 促进基因转录;而敲除肝脏14-3-3ζ可以明显抑制糖异生。 70451677971347573

图示:在饥饿情况,血液内胰高血糖素上升并与肝脏上受体结合,促进肝脏细胞内cAMP上升。PKA被激活并释放出催化亚基,与基因组上的CREB结合后促进H3S28ph。14-3-3ζ作为表观阅读器识别H3S28ph并招募RNA聚合酶II激活糖异生基因转录。相反地,PP2A是H3S28ph磷酸酶并抑制糖异生基因表达。

 综上所述, 该研究揭示了组蛋白磷酸化修饰快速响应饥饿刺激的胰高血糖素-PKA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脏糖异生基因转录的工作机制,丰富了对机体在染色质层面如何响应激素变化,调控代谢稳态的生物学认识。 该研究得到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刘悒教授,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秦骏、周犇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胡承教授的大力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赵永旭、助理研究员李爽为本文的第一作者,丁秋蓉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赵永旭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同时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和动物平台的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蛋白磷酸化,胰高血糖素,丁秋蓉,糖异生,PKA,磷酸化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