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药苑杂谈】新冠之后 甲流来袭!除了奥司他韦还有 “爆款”?一文快速掌握抗病毒市场概况

2023-03-06 17:42   六日行研社

人类的进化历程中,疾病抗争史是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21世纪的各项科技迅猛发展,但是人类依然需要与各种狡猾且“身经百战”的新发病毒抗争。

导读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公布的2023年第7周(2月13-19日)《流感监测报表》数据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全国共报告112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性感冒席卷全球,以北京为例,22日起,【流感】报告病例数首次超过【新冠病毒感染】。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示,多个省份的流感流行强度呈现上升态势,其中超过70%是较为凶猛的甲流(甲型H1N1流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防控等级低于新型冠状病毒。但是,流行性感冒在全球每年导致29万~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而我国流行病学数据表明,2010年末~2015年流感季,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超额死亡。由于流感病毒突变较为迅速且抗原变化难以预测,疫苗生产往往具有滞后性。

预计2050年时,中国、日本、加拿大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将成为最严重的老龄化国家,尽管并非罹患流感的最高危人群,但是流感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一样,都是老年人的重要致死因素。显然,抗流感药用药的市场需求,还远没有得到满足……

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52651677888377733  

图. 抗病毒细分市场概览(依次为:化药、中成药、儿童用中成药)

吉利德拉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愈丙肝的时代,全球抗病毒药物的市场规模在呈现脉冲式放量后,2016年开始下降。2018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药物赛道成为挽救抗病毒药物市场整体颓势的那根救命稻草,整体市场规模开始回升(2016~2019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8%),集中度逐渐加强。

2019年,全球抗病毒药物TOP 10的市场规模总和达270亿美元,我国的市场规模也突破200亿元大关。其中,病毒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等)、艾滋病以及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未来,随着中国患者群体的诊疗率不断提高,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全球范围内,针对季节性流感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够显著预防发病和死亡。但是多年来,民众(尤其是老年人)接种意识不足,以及长期存在的流感疫苗供需不平衡(国内生产企业通常在流感季节菌株宣布后才能制备疫苗,生产周期平均6个月,流行高峰的时候,企业也不一定可以及时扩产),甚至部分地区的卫生系统配套措施无法跟上。我国的接种率仅【个位数水平】,2020年度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量为0.58亿剂,总体接种率不足4.2%(不足美国的1/10)。

由于疫苗接种率较低,且近三年防护措施到位,人群普遍易感(抗体水平偏低),新冠防控措施的调整,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更便利得条件。此次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较普通流感,具有更强的传染性与更高的致死率,“神药”奥司他韦(颗粒剂为宜昌东阳光药业的独家品种)又双叒叕遭遇“疯抢”,那么奥司他韦究竟是不是“安慰剂”,【流行性感冒】治疗格局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除了奥司他韦,还有哪些“潜在爆款”?

55371677888377851  

图. 热门商业化靶标概况

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步骤大致相同(见上图),但是病毒类型繁多,因此具体种类在每个步骤中具体如何运转,又是不同的。步骤(1)中,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自身S蛋白“勾住”细胞表面ACE2】;而CD4是艾滋病毒(HIV)的主要受体蛋白。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病毒在宿主体内繁殖,就像拿一张图纸(病毒自带RNA)建造一栋栋房屋,需要施工人员(工程师+工人,各类酶)和材料(碱基)。因此,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思路主要有3条:1)以病毒(Virus)宿主(Host)为靶点,阻断【进入扩散】;2)模仿病毒基因组的碱基(三磷酸腺苷/ATP、尿嘧啶核苷三磷酸/UTP、三磷酸鸟苷/GTP、胞嘧啶核苷三磷酸/CTP),【核酸复制】秒变“豆腐渣工程”;3)通过干扰产生功能性病毒蛋白的酶(没有工程师,看不懂图纸),阻止子代病毒的产生。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Rdrp抑制剂,「索非布韦」、「阿兹夫定」和「瑞德西韦」等产品可以老药新用(不同碱基的类似物),而「玛巴洛沙韦」精准狙击甲流(针对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亚基之一),这也是3CLPro抑制剂为何因新冠而被瞩目(流感病毒无需它,基因直接编码RNA聚合酶)。

说回最近席卷全球的甲流,除了奥司他韦,去年发布的《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新增「玛巴洛沙韦」等药物,同时肯定了中医药治疗,在缩短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等方面不逊于西药。那么,抗病毒药物究竟是不是“智商税”,奥司他韦的统治地位会被很快动摇了吗?

其实并不尽然。首先,病毒感染确实属于自限性疾病,但是对于儿童、老人等高危人群,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抵抗并不现实,“硬抗”带来的治疗甲流以外的医疗成本(加重心肺疾患、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是无法估量的,2010~2015年,全国平均每年有8.81万例流感相关的超额呼吸死亡,60岁以上老人占80%。

同为西药,尽管“新秀”「玛巴洛沙韦」作用机制更为上游,已进入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但是,奥司他韦显然临床应用经验更为丰富(CAPSTONE-1研究中,已有9.7%接受玛巴洛沙韦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耐药),并且经济性较佳。WHO发布的《新版甲型H1N1流感药物治疗指南》建议:仍然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为主,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作为替代用药。奥司他韦不应被神化,它无法预防,但是确实是一线治疗药物,市场需求量在较短时间内稳定且有上升趋势(与老龄化趋势呈正相关)。

一些思考

人类的进化历程中,疾病抗争史是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21世纪的各项科技迅猛发展,但是人类依然需要与各种狡猾且“身经百战”的新发病毒抗争。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更是警示人类,当一种未知病毒突袭时,人类可用的药物其实并不多。

病毒突变进化的频率远高于细菌等其它微生物类别,而RNA病毒与DNA病毒(乙肝病毒等)相比,在复制自身RNA时,缺乏最关键的“校正”机制(因此乙肝病毒虽然危害大,但较少产生突变,疫苗容易见效),突变的几率就更大大。因此,我们要用和抗菌素不一样的态度来理解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为提高其突变壁垒,除去联合用药(鸡尾酒疗法)的探索,创新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相比于现有疗法,创新疗法不仅要求功能性治愈病毒,耐药风险低,能够有限时间内缓解病毒感染,更是要求,在患者停止治疗后,病毒复制依然能够获得持续抑制。

参考文献:

1. IulianoAD, RoguskiKM, ChangHH, et al. Estimates of global seasonal influenza-associated respiratory mortality: a modelling study[J]. Lancet, 2018, 391(10127):1285-1300.

2. Feng L, et al. Burden of influenza-associated outpatient influenza-like illness consultations in China, 2006-201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20 Mar;14(2):162-172.

3. WHO Guidelines for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 2009 and Other Influenza Virus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0 Feb.

4. Li Li, et al. 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respiratory mortality in China, 2010-1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9 Sep;4(9):e473-e48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抗病毒,甲流,药物,疫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