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话科史 | 神经外科主任马文斌:北京协和医院对中国神经外科学的促进

2023
03/04

+
分享
评论
北京协和医院
A-
A+

科室全体同仁正在积极推动“下丘脑-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中心”的创建,大力开展脑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大力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神经外科诊疗转化研究平台。

协和璀璨的百年史册由全体协和人共同书写,他们共同谱写了百年协和的交响乐章,面向新百年、新征程,医院开展专题活动“主任话科史 · 薪火传百年”让我们通过马文斌的主题演讲一起回顾神经外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9181677885428641

讲述人  马文斌

马文斌,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促会脑神经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及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21年至1941年的起始阶段;1951年至2000年的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的新世纪、新时代阶段。  

高起点、高水平的起始阶段

建院之初,北京协和医院并没有神经外科专科,当时的神经外科手术几乎全部由时任大外科主任邰乐尔(Andrian S. Taylor)教授等完成。1923年,神经科从内科学系中独立,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大增,为开展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了大量宝贵病例资源。

该阶段出现了中国神经外科学的第一位领军人物——关颂韬。1924年,关颂韬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实习后留院。1929年,关颂韬前往美国费城留学,师从世界闻名神经外科专家C. H. Frazier教授。1930年底,关颂韬回国,主攻神经外科学方向,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接受过神经外科学系统培训的神经外科医师。

关颂韬在北京协和医院大力开展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于1932年在英文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由国人撰写的神经外科学论文。

90871677885428723

42321677885428807

▲左:关颂韬;右:赵以成

20世纪30年代,另一位神经外科巨匠赵以成登上了历史舞台。1934年,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生赵以成毕业留院。1938年,赵以成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学习,师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Wilder G. Penfield 教授。

1931年至1940年间,以关颂韬、赵以成为首的外科医师们共完成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手术约1270例,远超1921~1930年间该领域手术总量,现有的大部分神经外科手术方式在这一时期均有记载。

50041677885428865

▲ 世界上第一和第二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神经急重症方面,科室治疗了大量战伤病例,在国内神经急重症领域率先发表了2篇科研论文。在脊髓手术方面,协和于1922年完成了中国首例脊髓内病变切除术。在脑血管病方面,关颂韬于1936年2月及1937年5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和第二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欧美首例早18年。在脑肿瘤方面,1938年9月7日,关颂韬完成了有病历记载的中国首例垂体腺瘤的开颅手术。同年,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功能区脑肿瘤方面的科研论文,规范了手术切除方法。

从1921年至1941年,协和对中国神经外科学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人才及技术支持,以及亚专业分化及发展的参考原型。

开拓进取、朝气蓬勃的发展阶段

1948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复院。1949年7月,冯传宜回到协和,恢复神经外科学组。1993年神经外科从大外科正式独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王维钧、尹昭炎、王茂山、范度、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等都为中国神经外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49611677885429055

▲为中国神经外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协和专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协和神经外科学组多次选派专家去往全国各地,协助当地开展神经外科学工作,为中国神经外科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石。1952年,赵以成调入天津市立总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并成立新中国第一个脑系科,任科主任。次年,赵以成在天津主办了全国第一期神经外科进修班,这些学员之后都成为了各地神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

新中国成立后,协和神经外科学组为一些特色疾病的诊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尹昭炎教授在国内首次制造了脑立体定向仪,开展了国内最早的立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术。20世纪70年代初,王维钧教授向国内引进了对枕骨大孔区畸形的外科手术并向全国推广。

63291677885429279

▲中国首例完全经口鼻蝶入路的垂体腺瘤切除术的病历记录

垂体腺瘤诊疗是协和神经外科的特色。1979年5月15日,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合作完成了中国首例完全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这例手术奠定了垂体腺瘤微创手术的基石。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尹昭炎、任祖渊及苏长保等对经鼻手术器械进行了多次改良,使之成为了国内垂体腺瘤微创手术器械的设计原型。20世纪80年代,协和组建并发展了垂体腺瘤MDT团队。“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1991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801677885429842

▲协和垂体瘤MDT团队。左起:张涛、邓洁英、李包罗、周觉初、任祖渊、王直中、史轶蘩、劳远琇、陆召麟、苏长保、尹昭炎、王维钧、赵俊、金自孟

踵事增华、踔厉奋发的新世纪、新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神经外科积极开展高精尖和复杂手术,如术中唤醒麻醉下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神经导航和机器人辅助脑肿瘤切除术、机器人辅助颅内电刺激系统置入术、电生理监测下髓内肿瘤切除术等,持续提升学科影响力。科室高度重视院内外协作,建立或参与多种疾病的MDT团队。在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科室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协和神经外科与清华大学合作的“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53441677885429927

▲在2018年第八届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协作(MDT)神经急重症高峰论坛上的合影

协和神经外科牵头制定了多部国家级神经外科领域的指南及专家共识,主编及主译了多本神经外科学专著,每年主办、协办全国性神经外科品牌会议。科室高度重视青年医师的教育和培养,现为北京市外科住院医师(神经外科方向)一阶段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二阶段培训基地,建立了成熟的神经外科显微训练实验室,为年轻医师提供显微操作训练的平台。

56801677885429985

4511677885430056

▲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显微操作技能培训班

科室全体同仁正在积极推动“下丘脑-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中心”的创建,大力开展脑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大力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神经外科诊疗转化研究平台。

百年协和、百年神外。当代协和神经外科人将传承和发扬好神经外科老前辈留下的宝贵基础和精神财富,在新百年、新征程中续写辉煌!

讲述/马文斌

视频/杜禹甫

图片/宣传处 神经科 

编辑/傅谭娉 王敬霞 肖雄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学,垂体腺瘤,马文斌,脑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