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疫情新政策放开以来,随着社会面阳性感染患者陆续增加,大批新冠感染的患者陆续住院,而患者的持续增加导致怡康医院医护人员的全部感染。
阳春三月,疫情消散,穿暖花开,仿佛换了人间。可是时光倒转一年,2022年的初春,对于朱洪文来说那就像另一种人生,回忆起抗疫的往事百般滋味涌上心头。朱洪文是吉林省白山怡康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被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抗疫优秀护士称号,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抗疫英雄”称号。
支援长春,临危受命
2022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长春,瞬时间整个城市静默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凌晨时分,白山怡康医院接到上级主管部门通知,选派医护人员支援其他地区。短短十几分钟,志愿去参加支援长春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名单已经填满整个表单。
三月初的春天,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很大,东方微微泛白即将天亮,辗转反侧一宿的朱洪文却还未入睡,脑海里满是抗疫是工作,未知的风险。他回忆道,“我毕竟家里还有年过半百孤身多病的母亲,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万一有什么风险他们可能承受不了,这个家庭可怎么办?”但是大疫面前,他还是毅然决然报名加入支援的队伍。由于平日工作能力突出,年纪轻轻的他危受命被医院推选为支援医护人员的带队队长。
临出发前,院长嘱托他:你们这批全是年轻人,还都全都是90后,是这次担起抗疫的主力军,要在抗疫防控工作中听从指挥,科学防控,敢打硬拼,战胜困难,保护好自己身体,光荣完成任务,全员平平安安回来。朱洪文铭记院长嘱托,深知做为一名男护士长,作为本次抗疫的带队队长肩上承担所责任重要性。到了长春他把最危险的任务“包揽”下来,在有爬楼梯和下农村采核酸的任务下达后,他总是抢着干,主动承担相对危险和靠前的工作任务。
在下乡镇去采集核酸的那段日子,每天清晨5点就要出发,医护人员在睡意昏沉、饥肠辘辘中坐上大巴车前往采样点,车上简单吃点早餐,6点到达后开始工作。时令虽然已到春季,但是东北室外的温度依然在零下。采样时,每采集完一个人都要进行一次手消毒,冰凉的消毒液浸润的双手,寒风一吹刺骨的冷,冻得手指难以自如屈伸,只能机械地做着重复的动作。
抗疫进入攻坚阶段时,人手不够用,一人一岗,想找个换班的人很难,每个医护人员都要长时间作战,几乎都是顶着身体的极限在工作。而且每个人不仅要承担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疲惫,还要应对一些“不理解”甚至“抱怨”。在工作中也会遇见因为封控时间长,对采核酸检测不理解的居民,他们都要耐心地解释,一边工作边安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不仅采集核酸业务熟练了,思想工作也成熟了。朱洪文回忆说,“每天终而复始,一天在外工作10个小时,10个小时都要穿着防护服,不敢喝水不敢吃东西,又渴又饿,体重瘦到不足100斤,整个人可就剩皮包骨了”。
勇挑重担,孤勇奋战
疫情的蔓延很快,当时长春周边乡镇告急,他们临时抽调到乡镇。到了乡镇,镇书记跟他们说还需要辛苦1名同志,去下一个村子采集。本来医护人员不够,志愿者也不够用了,此时作为队长的朱洪文,第一个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前往。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工作了7个多小时,滴水未沾,但还是毅然选择做个“孤勇者”。
农村的道路曲折蜿蜒,朱洪文带着药箱深入村民家中为老弱病残的居民采集核酸。这个任务点任务结束后,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他已经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了,用朱洪文的话说,“这个时候我感觉手脚不是自己的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村里的任务刚结束,这时镇书记又接到电话,说高速路口还需要一名医护人员,镇书记转头看向身旁的朱洪文。朱洪文又是坚定的点头应允。九台高速口,夜黑风高,朱洪文就把核酸管,酒精都粘在腰上进行采集,所有大车采集完已经是23:40分,终于结束了17个小时的工作。回到住宿的社区已经没有饭菜了,工作人员为他泡了一桶泡面。朱洪文说,“那是我吃过最好的泡面,那个味道我能永远记着”。
作为队长的朱洪文每次都会挑任务重的工作,选择每天要为行动不便和特殊的居民入户采集,身着防护服笨拙的爬上爬下,一栋楼下来已经是汗流浃背,带着一身汗出门,真正感受了“忽冷忽热”。他幽默的形容,这种感觉就像一会儿在温暖的大棚里,一会儿就像在寒冷的冰窖里。
近一个月时间里,紧急任务不断。在绿园、九台、南关等几个区,上百个小区村庄都留下了朱洪文和他的队员的身影。每次听到居民们说:“大白你们辛苦了,加油!”朱洪文觉得这就是给他最好的鼓励。在这次抗疫工作中,虽然工作任务苦和累,但他心中充满自豪,他不仅表现优秀,还第一次带队并成功完成艰巨的任务,他们坚持“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支援长春疫情防控共计28天,转战几个主要城区,10余个乡镇,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抗疫的经历是精神财富
国家疫情新政策放开以来,随着社会面阳性感染患者陆续增加,大批新冠感染的患者陆续住院,而患者的持续增加导致怡康医院医护人员的全部感染。由于呼吸科病人爆满,朱洪文所在的心内科三天收住院70余患者,六天时间内达到顶峰114名患者,许多冠心病的患者因新冠肺炎诱发基础疾病胸痛难忍,大部分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朱洪文便白天跟台做冠脉造影,心脏支架,术后跟着疗区进行工作。科室的标定床位为80张,超负荷运转将近40名患者,作为科室护士长,尽管持续高烧39.5℃,但他依然本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带领团队低烧上夜班,高烧上白班。后来,朱洪文决定直接住在医院,全天在岗。超负荷的工作量,就怕出现差错,中午休息时间进行护理开会讨论,面对每日600余瓶输液液体,还有重名的患者,为了避免差错,他最终讨论科室全部用反问式问答,这个举措持续一个多月,没有出现一例护理差错。工作期间,他和许多同事都咳嗽,咽痛,腰痛难忍,但仍坚守一线,他说道,“这就是医务工作者的救死扶伤的使命和职责”。
今年2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目前,人们恢复了往常的生活,街上也车水马龙,夜晚灯火璀璨,我国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经基本结束,我们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朱洪文也恢复了往常的护理工作,他说道,“抗疫的经历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也是以后在工作中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以后我会时常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鞭策自己,做好护理工作,不负年华”。
责任编辑:王若冰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