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何勇教授团队在核医学领域权威期刊发表临床研究成果

2023-03-03 10:58   武大中南医院

另外,文章同时初步分析了FAPI显像在口腔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潜力。

EJNMMI 在线发表团队临床试验研究成果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何勇教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贾俊教授联合团队,在核医学领域权威期刊《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IF 10.06 ,中科院一区)上在线发表了临床研究文章The performance of 68Ga‑FAPI‑04PET/CT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with 18F‑FDG PET/CT

1500167779933948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头颈部的多个部位,其局部侵袭性强、易于复发与转移,总体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尤其是术前淋巴结的精准评估,对于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MRI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术前评估和分期的常规影像技术,受限于诊断的形态学标准,其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淋巴结分期。目前常规应用于头颈部鳞癌的分子影像技术18F-FDG(氟脱氧葡萄糖) PET检查,存在颈部淋巴结炎症、口腔及唾液腺生理性浓聚、棕色脂肪显影的干扰,常可出现假阳性。因此,团队前瞻性研究了68Ga-FAPI在肿瘤初始分期和复发检测中的诊断效能,并与18F-FDG PET显像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过度表达于90%以上的包括头颈部鳞癌在内的上皮恶性肿瘤中。近年来,68Ga(镓)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FAPIs)作为热点分子探针,已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并用于多种肿瘤的PET显像。团队前瞻性分析了77名经组织学证实或高度怀疑的HNSCC患者,所有病人在一周内接受了18F-FDG和68Ga-FAPI PET/CT两种显像,研究比较了两种成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探针对原发灶及局部复发灶的探测效率相当,但FAPI显像能更清楚显示颅底及颅内侵犯,在转移灶探测也有更高的摄取值和辨识度;在颈清术前的淋巴结分期评估方面,FAPI显示出比FDG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87.5%vs12.5%;86.2% vs 65.5%);在治疗决策上,FAPI PET改变了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手术清扫方式(9/33)和总的临床治疗决策(10/61);肿瘤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FAPI摄取与FAP表达水平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另外,文章同时初步分析了FAPI显像在口腔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潜力。

4181677799339791

 图一 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FAPI与FDG显像对比

47121677799340487

 图二 口腔癌新辅助治疗前后FAPI显像对比

通讯及第一作者简介   

何勇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第二临床学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

4911677799340905

学术任职:湖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 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核医学医师分会基层帮扶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武汉市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委员等。

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项、国家发改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课题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SCI 收录论文34篇。参编或副主编教材6部。

贾俊  教授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

44331677799341073

学术任职: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会专家委员,湖北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武汉市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武汉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擅长: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治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

研究方向: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及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四十余篇。

蒋亚群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 主治医师

86551677799341203

论文第一作者,2020年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核医学与肿瘤分子影像研究。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校级及院级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基础及临床研究SCI论文6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2949167779934143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建于1959年,是国内最早开展放射性核素临床应用和研究单位之一,拥有湖北省最早一批的核医学研究生授予点。目前科室具有较完备的显像、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核素治疗等设备,已购置的仪器包括:现有德国Siemens Biography mCT PET/CT 1台、联影uPMR 790一体化PET/MR 1台、GE PETtrace 800高能回旋加速器1台、正电子药物合成模块多个、GE Discovery NM/CT 670pro SPECT/CT 1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1台(Hologic Discovery Wi DEXA)、化学发光仪2台、双探头γ放射免疫计数仪2台等。核医学科目前是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基地,拥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Ⅳ类证,购置有设备齐全的分子影像设备包括:热室、68Ge-68Ga 发生器、全自动化标记模块、活度计、密闭式通风柜、HPLC、TLC 薄层扫描仪、PerkinElmer wizard 2470 自动伽马计数仪、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液体闪烁计数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动物IVC饲养支持系统等。

近3年来,在中南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及学科平台办、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68Ga标记分子探针的转化工作,并于国内、外注册多项临床试验,在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Eur Radiol、Clin Nucl Med、Mol Pharm等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8篇,显著提升了医院肿瘤的精准诊治能力,促进了学科平台的快速发展。

文章信息:Jiang Y, Wen B, Li C, Tian Y, Xiao Z, Xu K, Xing D, Yu Z, Huang J, Jia J, He Y. The performance of 68Ga‑FAPI‑04 PET/CT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with 18F‑FDG PET/CT.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23 Feb 20. doi: 10.1007/s00259-023-06138-y.

——THE END——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审核 / 何勇 张翼飞

供稿 / 吴惠琴 蒋亚群

编辑 / 陈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口腔颌面,淋巴结,医学,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