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华教授:关注非活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人群
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inactive HBsAg carriers,IHC)人群常年来被认为是处于“灰区”状态的人群,中西方对其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西方观点认为此类人群疾病进展相对缓慢,预后较好,暂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而中国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此类人群同样为需要抗病毒治疗的“重点人群”,追求临床治愈成了更高更重要的目标。
在“第十四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任万华教授作“关注非活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人群”学术分享,肝胆相照平台将精彩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非活动性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定义
根据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分期,非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即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简称IHC人群,属于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第三个阶段。不同指南对IHC人群的定义略有差异,但内涵基本相同。其中,中国指南对IHC人群的定义是:HBsAg<1000IU/ml,HBV DNA<2000IU/ml,ALT正常,HBeAg阴性,HBeAb阳性,肝脏无或仅有轻度炎症,可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治疗的必要性
1. 西方观点:欧美、亚太指南多建议IHC人群不治疗
理由:(1)与CHB患者相比,欧美IHC人群疾病进展相对缓慢,预后较好。根据在高加索人群中近20年的随访研究显示: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HBsAg清除率可达32%-45%;肝硬化、HCC发生率及肝脏相关致死率与健康人群近似;无明显肝组织病变;(2)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药物仍为口服核苷(酸)类似物(HBsAg清除率<1%),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HBsAg清除率3%~5%);无疗效突破性药物产生。
但是,2016年美国对369例HBsAg阳性患者平均随访7年,发现死亡者中,不符合指南治疗标准者HCC死亡占53%~80%,非HCC死亡占30%~73%;2019年韩国对3624例未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的多中心队列研究中(中位随访4.6年),不符合治疗标准者HCC死亡占33.5%~64%。基于此,我国于2022年发布《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全面扩大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2. 中国观点:中国IHC人群迫切需要治疗
▪ 患者人群基数大:(1)中国IHC人群已超3000万,IHC治疗迫在眉睫。(2)随着年龄的增长,IHC人群比例不断提高。鼓楼医院研究发现,IHC人群随着乙肝患者年龄增长,比例不断提高,且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
▪ 疾病进展风险高:(1)IHC人群具有较高病毒再激活和肝硬化发生风险。中国台湾对1965例IHC人群平均随访11.5年,其中16%出现病毒再激活,出现病毒再激活的患者20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达46%,所有受试者25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达15%。另一项中国的研究发现,IHC中有14%-24%可能进展为HBeAg阴性慢乙肝,近20%可能逆转为HBeAg阳性;慢乙肝国内多项研究证实,25%~62%的IHC存在中重度肝脏纤维化改变,3.3%~62%存在中重度肝脏炎症,甚至有10%左右存在肝硬化的发生。(2)庄辉院士团队与广东省中医院团队合作,对符合血清生化指标的“非活动期”HBV感染者进行肝活检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59%的患者肝脏存在中重度炎症和纤维化。
▪ 肝癌发生风险高:(1)IHC亚裔人群肝癌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欧洲人群:IHC人群肝癌发生风险存在种族差异,研究显示:亚洲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欧洲患者的10倍(分别为0.2/100人·年和0.02/100人·年)。(2)IHC人群肝癌和肝病相关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我国台湾一项研究对1932例IHC人群进行平均13.1年的随访,发现此类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和肝病相关死亡风险是健康人群的4.6倍和2.1倍。
▪ 中国循证医学证据丰富:
三、IHC人群临床治愈策略
1. 多项研究发现PEG IFN治疗IHC人群48周HBsAg清除率达30%以上
北京佑安医院63%的患者基线HBsAg<500IU/ml,32%HBsAg<100IU/ml;西安交大二附院数据61%的患者基线HBsAg<500IU/ml,39%HBsAg<100IU/ml;德阳人民医院数据74%的患者基线HBsAg <100IU/ml。最新荟萃分析指出,PEG IFN治疗IHC人群48周总体HBsAg清除率为47%,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26%。
2. IHC人群每年近2%的患者HBsAg自发清除
3. IHC人群应用PEG IFN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不治疗患者
4. 停药后随访24周,HBsAg清除率仍持续上升
北京地坛医院和西安交大二附院随访24周数据显示,PEG IFN治疗IHC人群,停药后随访24周,其HBsAg清除率仍会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5. 影响PEG IFN治疗IHC人群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
单中心研究发现:(1)基线HBsAg水平影响PEG IFN治疗IHC人群的HBsAg清除;(2)基线HBsAg水平越低,HBsAg清除率越高;(3)基线HBV DNA<20IU/ml,临床治愈率更高;(4)24周HBsAg水平和下降幅度与HBsAg清除相关性最高;(5)应用PEG IFN治疗,12/24周HBsAg水平显著下降;(6)治疗过程中ALT下降水平与临床治愈密切相关;(7)PEG IFN治疗IHC患者96周HBsAg清除率显著高于48周治疗(已治愈患者可巩固治疗24周后停药);荟萃分析指出,随着PEG IFN疗程的延长,获得HBsAg清除的概率更高。
四、总结
1. 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为IHC人群的治疗提供大量循证依据;
2. 基线HBV DNA<20IU/ml,基线、12周和24周HBsAg水平较低,12周ALT升高,12周和24周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幅度较大,均为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子。部分研究显示24周HBsAg水平和较基线下降幅度与疗效相关性更高,但是具体的阈值(cut-off值)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3. 新型疗效预测指标的探索,为我们进一步提高IHC患者临床疗效提供了参考价值;48周疗程后,适当延长治疗有益于提高患者临床获益,哪类患者更适合延长治疗,仍需探讨。
参考文献
1. 庄辉.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应否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9):2033-2036.
2. Chu CM, Liaw YF.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rogression to cirrhosis in inactive carriers of hepatitis B virus. Am J Gastroenterol. 2009 Jul;104(7):1693-9.
3. Cao Z, Liu Y, Ma L, et al. A pote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response in subjects with 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 treated with pegylated-interferon alpha. Hepatology. 2017, 66(4):1058-1066.
4. Wu F, Lu R, Liu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interferon alpha monotherapy in Chinese inac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Liver Int. 2021 Sep;41(9):2032-2045.
5. Song A, Liu Y, Cao Z,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T Cell Immun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partum Hepatitis Flar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BeAg-Positive Chronic HBV Infection. Front Immunol. 2022 Apr 14;13:881321.
专家简介
任万华 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感染科主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主任
汇基医疗技术咨询中心首席专家
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兼山东省联盟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理事
山东省名医
山东省立医院知名专家
山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本文图片来自于授课幻灯,整理/肝胆相照平台 审校/任万华教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