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卫生资格考试--临检部分(十七)
2023-03-03 11:55
管型形成条件
①T-H蛋白、清蛋白;
②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浓缩: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盐类的浓度酸化:能促进蛋白的沉淀。
③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透明管型:参考值0-1/LPF,正常人可以出现,如持续出现大量透明管型,同时可见异常粗大的透明 管型和红细胞,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剥脱现象,提示肾有严重病变。
细胞管型:含有脱落细胞、黏附于凝结的蛋白质之中而形成的管型。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移植患者术后3d,尿液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为排斥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描述:细胞呈瓦片排列。
颗粒管型:管型内含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含量超过1/3。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有实质性病变。
蜡样管型:外形似蜡烛样,折光性强,有切迹。出现蜡样管型,常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
脂肪管型:出现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尤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宽大管型:常见于肾衰竭或昏迷患者,又称“肾衰管型”或“昏迷管型”
结晶
生理性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但当大量持续出现在患者新鲜尿内,可成为尿路结石诊断依据之一。
大家要把这些图片都记住,视频课里有一些记忆方法,大家可以搜索记忆,今年我的第一批学生都开始要考副高了,能陪着大家一起成长真好,茫茫人海中能相遇就是缘分,希望大家都是顺顺利利考级,身体健康、工作顺意、家庭美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急性肾小球,红细胞,蛋白质,临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