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娃靠每半个月输一次血维持生命,接受移植14年了!如今…..
面色苍白、面容异常,食欲不振、骨瘦如柴,但腹部却异常隆起,隔段时间就要去医院输血......
如果孩子要这样受罪,做父母该有多糟心。但这就是重度地中海贫血患者所要经历的生活。
一岁娃患病每半个月要输一次血
小玲(化名)是厦门人,2006年,在她10个月大时,被诊断为重型地中海贫血,每隔15天,孩子就要去医院输血一次,一旦错过了,孩子可能就无法维持生命。为了治好小玲的病,一家人四处寻医问药。
治愈重型地中海贫血唯一的手段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情况下,同胞兄弟姐妹是最合适的人选,父母其次,然而因父母都是“地贫”的携带者,当时也无兄弟姐妹,小玲需要另外的途径寻找更合适的供者。
辗转多家医院,经他人介绍,得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鹿全意主任,能完成重型地中海贫血的移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费用大多数家庭能承受,他们毫不犹豫地申请将小玲的骨髓库档案转到该院。
移植成功14年健康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3月,幸运的小玲在骨髓库中找到了配型全相合的供者。同年4月,小玲来到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准备。而这样非亲缘配型全相合的概率只有数万至十万分之一。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小玲在2周后输了不曾谋面的“恩人”的外周血干细胞混悬液。
经过医护团队积极而细致的预处理、器官维护、抗感染、预防排异等一系列诊疗措施,小玲也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顺利度过了器官功能障碍、感染、出血、植入、早期排斥等难关,移植14天各项指标接近正常,这标志着干细胞移植取得初步成功。2周后,小玲终于顺利出仓了!
昨日下午,时隔14年,小玲即将年满18周岁,小玲的爸爸李先生回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回忆往事。
“我的女儿是幸运的,很感谢能遇上鹿主任,感谢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救命恩人!”小玲的爸爸李先生激动地说,如今女儿学习成绩优秀,非常懂事,身体状态也与常人没有区别。
南方患者居多治疗长期生存率超过90%
地贫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是全球分布最广、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种单基因病,我国以南方地区多见,尤以广东、广西和海南为甚,福建漳州和龙岩也有不少病例。
据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鹿全意介绍:
多数人只是携帯地贫基因而不表现出任何贫血症状。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地贫患者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给予患者第二次生命。
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成败的关键是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问题,但随着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越多,患者找到HLA配型的机会就越大。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到目前已经完成非亲缘造干移植、半相合造干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等各类移植400余例,患者年龄跨度从2岁到70岁。累计完成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数位列国内前十,治疗长期生存率超过90%。
怎么为孩子“脱贫”?
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治此病,仅能依靠输血维持生命或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因此,预防是减少地贫发病的有效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婚前或孕前预防
婚前或夫妇孕前进行血常规筛查、血红蛋白筛查,对阳性者进行基因诊断,为确诊地贫基因携带者建立健康档案。
产前预防
夫妇双方均为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者(夫妇同为α地中海贫血或同为β地中海贫血),需要进行产前诊断,对于中间型或者重型地中海贫血,建议孕妇引产。
新生儿筛查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廖小勇
通讯 员:石青青、陆婧媛
编辑:杨小懒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