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医械企业IPO24家,上市企业超160家,九安或将超过迈瑞生物
新冠疫情在反复和折腾、悲哀和希望中终于翻篇的2022,和经济社会底部重启、亿民万企蓄势待发的2023, 医疗器械行业依旧是创新和营销的热土,也是资本市场的热点。
2022年医疗器械企业新 IPO24家
从上市的交易所和板块来看,科创板为8家,主板为6家,创业板为6家,北京证券交易所为4家,港股6家;科创板成为国内械企IPO市场的主力
从研究领域来看,这些公司的研发方向包括医学影像设备、血液净化设备、血管介入手术器械、眼科医疗器械等等。
其中,联影医疗产品线覆盖MR产品、CT产品、XR产品、MI产品和RT产品以及生命科学仪器等,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与销售。联影头顶“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科创板,发行市盈率高达77.69倍,引发市场侧目,而高达110亿元的融资额更是让其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第三大IPO项目。
业聚医疗的主要产品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手术介入器械,这两类手术通常是冠状动脉疾病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首选。同时,业聚医疗目前也正在进一步步向复杂的心血管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及神经介入领域渗透并拓展产品组合。
润迈德医疗同样专注于血管介入领域,并致力于在几年后推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该公司目前专注于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系统(caFFR系统)及微血管阻力指数系统(caIMR系统)的设计、研发及商业化,同时也在设计研发其他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均旨在成为未来手术机器人的重要建造模块。而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一个一站式混合程序,目标是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全流程自动化。
微创脑科学则是一家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公司。神经介入手术属微创性手术,其利用放射学及先进的图像引导技术治疗神经血管疾病。根据微创脑科学招股书介绍,该公司的产品组合中共有约30款商业化及候选产品,涵盖神经血管疾病的三大领域,即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乐普心泰医疗、健世科技均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域。针对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或血管,以进行结构性心脏病诊断或治疗的技术。其中,乐普心泰医疗的产品组合包括了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心脏瓣膜在研产品等;健世科技则已经开发出针对不同类型结构性心脏病的一系列治疗解决方案,其中核心产品导管三尖瓣置换产品LuX-Valve已经被美国FDA授予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并进入NMPA医疗器械“绿色通道”。
微创电生理公司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疗与消融治疗领域。受益于定位导航技术的进步和微创介入技术的成熟,心脏电生理介入技术在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快速发展,已成为心脏电生理领域热点之一。根据微创电生理招股书,该公司已经有共计5项创新产品进入NMPA医疗器械“绿色通道”,产品涵盖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压力感知磁定位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和心脏冷冻消融系统。
康沣生物则专注于微创介入冷冻治疗领域,并凭借液氮冷冻消融技术打造全面的产品组合,涉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领域及血管介入领域。该公司的产品将有望用于治疗泌尿、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房颤、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该公司开发的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创新产品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高视医疗的产品组合涵盖用于诊断、治疗或手术的眼科医疗器械,且覆盖眼底病、白内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眼表疾病、视光及儿童眼科所有七个眼科亚专科。
山外山血液净化公司则研发了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血液透析机以及血液灌流机等,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多脏器衰竭、中毒等多种病症。
采纳股份从兽用穿刺器械起步,先后向实验室耗材及医用器械拓展延伸,现已成长为集医疗器械、动物健康、实验室耗材等三大板块独具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设计和制造服务商。
仁度生物专注于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SAT)平台为基础的分子诊断试剂和设备一体化产品,致力于为生殖、呼吸、消化、血液、食品、环境安全等领域病原体的精准诊断、有效防控和个性化诊疗提供解决方案。
天益医疗主要从事血液净化及病房护理领域医用高分子耗材等医疗器械的研发,主要产品包括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器、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喂食器及喂液管等。
五洲医疗的主营业务为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注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其他诊断、护理等相关医疗用品的集成供应,主要通过“ODM+集成供应”的模式满足国外医疗器械品牌商对医疗用品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美好医疗公司的重要营收支柱是家用呼吸机组件业务。《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这项业务分别为美好医疗贡献了78.38%、67.06%以及67.30%的营收。
怡和嘉业医疗是一家呼吸健康领域医疗设备与耗材产品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呼吸健康领域医疗设备与耗材产品,并提供呼吸健康慢病管理服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57亿元、5.6亿元及6.6亿元。其中,家用无创呼吸机及耗材产品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报告期各期合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31%、84.49%及84.73%。
东星医疗主营业务为以吻合器为代表的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东星医疗实现了从吻合器产品研发、模具开发、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至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整体向好,上市企业总数已达163家。
截至2月12日,已有超50家A股医疗器械企业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有25家医疗器械企业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有10家预计2022年净利润增长超100%。其中,九安医疗以最高达1825.95%的净利润增幅一骑绝尘。去年公布的三季报,作为体外诊断领头雁的九安医疗就以前三季度的 245.89亿元营收超越了垄断多年械茅地位的迈瑞生物,位居第一。
除了这 163 家之外,2023年,还有10多家医疗器械公司有望上市!
根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3家医疗器械公司于2022年向科创板或港交所递交了其IPO申请,预计有望在2023年正式上市。这些公司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血液净化设备、手术机器人、CT系统、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分子诊断、数字化彩超设备、器官移植领域的医疗器械研发等。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公司的产品在海内外都获得了重要的监管进展。例如,纽脉医疗的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VAR)瓣膜产品也已进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的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该产品专门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不宜手术、且手术风险高的患者而设计。健耕医药的核心产品LifePort肾脏灌注运转箱已在中国、欧洲和美国获得了注册证,该产品主要用于肾脏移植前的供体肾脏保存和修复,并能实时评估供肾质量,有助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思哲睿公司开发的核心产品康多机器人已经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也称“绿色通道”)在中国获得了上市批准,这是一款专为各种复杂微创外科手术设计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公司已在相应领域进行了多年的深耕,拥有丰富的研发产品和商业化组合。例如,东软医疗作为中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和服务的提供商,其数字影像解决方案涵盖从设备、云存储到多种诊断工具的布局,包括CT扫描仪、MRI扫描仪等诸多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以及MDaaS平台、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等。英诺伟医疗则专注于非血管介入手术领域,多款内窥镜产品已经获批上市。威高血液公司专注于围绕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全周期治疗模式,打造血液净化产品组合,包括透析器、透析仪、血液管路等产品。臻和科技则专注于肿瘤分子诊断和检测,拥有涉及癌症风险检测、早期检测、治疗选择和癌症复发监测等方面的产品组合。
源源不息的生命,朝阳不落的医械,岁岁年年,城头变幻大王旗……器械跑道的旧贵新人,后新冠时代的资本市场上,谁将续领风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