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病例析评: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患儿的麻醉管理1例

2023-03-01 14:39   古麻今醉

罗库溴铵用于AADCD患儿的安全性和剂量选择等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吕小倩1 李兆球1 陶玉娟1 白洁2

1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麻醉科,三亚 57200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上海 200127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3(01):74-77.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0913‑00717

CASE DISCUSSION

【病例析评】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romatic L‑ 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deficiency, AADCD)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递质合成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可能与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 DDC)基因突变有关。AADCD患儿由于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造成多巴胺、儿茶酚胺、血清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合成、代谢障碍,导致发育迟缓、肌张力减退、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类疾病极为罕见,可供参考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信息有限,给麻醉医师带来巨大挑战。报道1例AADCD患儿择期行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和左侧睾丸下降固定术的麻醉管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病例资料     

1.1 病史回顾

男性患儿,2岁1个月,体重8.8 kg,因“发现右侧阴囊肿物1个月且哭闹后肿物显著增大”就诊,经专科体检和超声检查后诊断为“双侧鞘膜积液,左侧隐睾”,拟择期手术治疗。患儿母亲既往怀孕1次,妊娠1次。该患儿为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1 kg,否认窒息抢救史,出生后生长发育滞后于同龄儿童。9个月时因抬头无力、不能坐、眼颤、易惊就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DDC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两处变异”,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浆L‑氨基酸脱羧酶活性降低”,诊断为“AADCD”。此后患儿接受基于AADCD的治疗,病情得以改善,可在搀扶下行走。目前用药情况:维生素B6 (生产批号:20200907,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 mg(1次/d)、普拉克索(生产批号:GC2M1028,齐鲁制药有限公司)1 mg(1次/d)、司来吉兰(生产批号:1984378,ORIO‑orion公司,芬兰)2.5 mg(1次/d)、苯海索(生产批号:200301,湖南中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 mg(2次/d)。

1.2 体格检查

神志清,发育迟缓,营养低下,眼球无震颤及斜视。颈软、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4 次/min,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肠鸣音正常。脊柱无侧弯,四肢肌张力低,膝跳反射无减低或亢进,双侧巴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

1.3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血常规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肝功能:ALT 63.09 U/L,AST 59.27 U/L,碱性磷酸酶111.63 U/L,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22.65 U/L,白蛋白35.07 g/L。胸部CT:气管于隆突上1.8 cm处管腔局限相对狭窄,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胸部中下段食管明显扩张,双侧胸腔积液(少量)。ECG:窦性心律,正常ECG。

1.4 术前诊断

双侧鞘膜积液、左侧隐睾、AADCD。拟择期行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和左侧睾丸下降固定术。

1.5 麻醉经过

患儿术前禁食、禁饮6 h,同时静脉输注葡萄糖钠钾溶液(生产批号:1C21092604,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200 ml;在手术等候区静脉注射丙泊酚(生产批号:5A211105,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15 mg,待入睡后抱入手术室。

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86 mmHg/5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3次/min、SpO2 98%。面罩吸氧下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艾司氯胺酮(生产批号:210813BL,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5 mg进行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生产批号:EA21100,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0 mg,90 s后在可视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囊气管导管(内径4.5 mm),插管深度13 cm。术中采用同步间隙指令‑压力控制通气模式,设置气体流量为2.0 L/min、FiO2 50%、气道峰压18 cmH2O(1 cmH2O=0.098 kPa)、触发流速2.0 L/min、呼气末正压4 mmHg,呼吸频率18 次/min,调节通气频率,维持PETCO2在35~40 mmHg左右。吸入1%~2%七氟醚(生产批号:21081931,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维持BIS在40~60。

超声引导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检测血气、电解质、血糖:pH 7.26,PaO2 151.6 mmHg,PaCO2 54.2 mmHg,碱剩余−3.9 mmol/L,Na+ 135.1 mmol/L,K+ 4.0 mmol/L,Ca2+ 1.2 mmol/L,Cl− 109.3 mmol/L,乳酸<1 mmol/L,Hb 96.3 g/L,Hct 31.4 %,血糖4.9 mmol/L。调整通气频率至20 次/min。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筋膜阻滞,每侧注射0.2%罗哌卡因(生产批号:21081751,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4.0 ml。

术中血压维持在83~98 mmHg/53~67 mmHg,心率120~131 次/min,肛温36.4~36.6 ℃。手术时长约1 h,术中出血少,共输注葡萄糖钠钾溶液60 ml。术毕停止吸入七氟醚,清除气道、口腔分泌物,待患儿自主呼吸潮气量≥5 ml/kg,PETCO2≤50 mmHg,拔除气管导管,转运至PACU观察,1 h后Aldrete苏醒评分≥9分,护送回病房。

1.6 术后转归

患儿术后第1天行为表现如常。根据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FLACC量表,疼痛评分为3分,未使用其他镇痛药物。术后第3天出院。出院1周后,患儿门诊随访、伤口拆线。

2 讨 论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麻醉医师在AADCD患儿围手术期管理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L‑氨基酸脱羧酶是单胺类神经递质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在该酶的作用下,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5‑羟色胺转化为血清素,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则是多巴胺的分解代谢产物。AADCD可导致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降低、左旋多巴和5‑羟色氨水平升高。这些神经递质的增加或者减少,可引起肌肉运动、心血管、呼吸、胃肠道、激素分泌、睡眠和体温等调节功能障碍,造成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糖和体温失恒等,麻醉管理风险极高。因此,AADCD患儿麻醉管理关注的重点在于充分镇静镇痛,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保持血糖、体温在正常范围。

2.1 术前评估与准备

AADCD一般无结构性心脏异常。患儿血流动力学异常与交感神经递质异常所致的功能障碍相关,而副交感神经功能完整,因此患儿常表现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疼痛、手术刺激可反射性加剧副交感兴奋导致心搏骤停。因此,麻醉前应准备浓度合适的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等药物,以及除颤仪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心搏骤停。

为控制AADCD的病情进展,患儿一经确诊就需口服多巴胺激动剂(罗替高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及吡哆醇(维生素B6)等多种药物。通常认为这些药物应持续应用至术前,突然停药可能使原本控制良好的症状复发,甚至发生肌张力障碍危象,导致气道痉挛或横纹肌溶解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另有文献报道部分麻醉性镇痛药可通过抑制转运使突触内5‑羟色胺浓度增加。大剂量司来吉兰可能非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与麻醉性镇痛药合用时可能增加5‑羟色胺综合征的风险,尤其是曲马多、哌替啶等。因此,此类患儿围手术期延续原有治疗方案常规服用司来吉兰至术前,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

AADCD患儿可能有解剖结构上的异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术前必须认真进行气道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困难气道,麻醉诱导前备好困难插管的器械。胃食管反流也是此类患儿的常见并发症。肌张力改变和胃食管反流使AADCD患儿反流误吸风险增加,也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前应重视肺部感染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并积极控制感染。同时,严格执行小儿术前禁食标准。术前胃超声检查可以量化胃内容物容积,有助于减少反流误吸的风险。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还可造成患儿低血糖、体温失调风险,因此术中体温和血糖监测必不可少。禁食期间经静脉适当补充含糖溶液可降低间歇性低血糖的风险,同时预置变温毯进行体温管理。

AADCD患儿常有情绪改变,表现为易怒、烦躁不安、自闭症特征等。术前给予咪达唑仑糖浆口服或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效果确切,可使患儿易与父母分离,后续麻醉诱导过程也更平稳。本例患儿入手术等候区前,静脉通路已经开放,因此选择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丙泊酚,以使患儿迅速入睡。

2.2 术中麻醉管理

本例患儿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腹横筋膜阻滞,目的是完善镇静镇痛,在避免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认为,与椎管内阻滞比较,腹横筋膜阻滞用于下腹部手术后可使患儿镇痛持续时间更长。本例患儿联合应用丙泊酚和艾司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由于两者对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可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从目前能检索到的AADCD麻醉管理相关病例报道中我们没有发现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但为了确保麻醉诱导平稳,我们在预备特异性拮抗剂舒更葡糖钠的条件下,给予本例患儿罗库溴铵静脉注射。给药后30 min左右,患儿出现不规律自主呼吸,术中采用的同步模式机械通气避免了由此引起的人机对抗。虽然,我们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罗库溴铵作用时间异常,但遗憾的是未通过肌松监测量化患儿的肌松程度和作用时间。术毕,患儿自主呼吸规律,故未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肌松作用,顺利拔除气管导管。

AADCD患儿术中还应避免使用氟哌啶醇、甲氧氯普胺等多巴胺拮抗剂,以免病情恶化。若使用单胺类递质相关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升压作用可能因对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增加而被放大,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应从低剂量(多巴胺1 μg·kg−1·min−1、肾上腺素0.01 μg·kg−1·min−1)开始。本例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血压、心率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综上,AADCD患儿择期行外科手术,术前麻醉评估和准备需全面细致。建议选择全身麻醉复合区域阻滞麻醉,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的同时,保证满意的镇痛。实时严密监测,保持血流动力学和自主神经功能稳定,以保证患儿围手术期安全。此外,与既往病例报道不同的是,本例患儿麻醉诱导使用了罗库溴铵,未观察到肌松作用时间延长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当然,罗库溴铵用于AADCD患儿的安全性和剂量选择等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血流动力学,氨基酸,麻醉,药物,肌松,体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