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能靠“科普”晋升?福建已出台规定:晋升职称不再“唯论文”

2023
03/01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帮助民众提升健康素质,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义务。希望更多的医务人员投入医学科普的活动中,用正确的医学知识教育百姓,让每个人都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

三年前,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要求到 2022 年,全国实现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2022年,多个省市先后发布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科普项目普遍可以被用于申请副高、高级职称。2022年9月16日,福建印发《福建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科普作品可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并作为任职资格评审的条件之一。

科普宣传是最好的社会疫苗  

面对新冠疫情,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果说健康教育缺失是当今社会的“病毒”,那么,正确理性的科普就是最有效的“疫苗”。

在福建,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意识到科普的重要性——

●福建省立医院与《福建卫生报》社通力合作,共同策划短视频科普栏目《百医说科普》,其中不少为防疫知识;

42201677625811499

△省立医院多位专科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参与《百医说科普》栏目拍摄

●疫情期间,居家带娃怎么既健康又省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卫生报》社合力打造《中医妈妈班》,让妈妈在家就能学习育儿知识,健康又省心;

15031677625812280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团队参与《中医妈妈班》栏目拍摄

作为《福建卫生报》的品牌栏目,一年来,《大医生开讲》邀请各科专家做客直播间,进行深度科普,教育患者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

21151677625812879

△《大医生开讲》直播栏目

此前,在接受《福建卫生报》社采访时,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促进所副所长陈锦辉就提出,优秀的科普,应成为一项荣誉,从而推动医生科普的可持续性,实现民众、医生和医院多方共赢。

如今,科普成为医生评定职称的一颗秤砣,就是“荣誉”的具象化。

晋升不再“唯论文”,  

医技科室医生叫好

一直以来,医务人员的晋升存在“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对一些没有独立病房的科室,病人的管理缺少数量和深度,做科研的条件先天不足,这些科室成员的晋升常常遭遇瓶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杨凌说,去年她就开始关注科普能帮助晋升这件事。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对患者管理的参与度不同,医技科室主要偏向实用性和行动化的宣教,其价值属性偏向实践性和应用型,而临床医生有深入学术研究的优势,更易形成理论。因此,她认为,面向医技和临床科室医生的职称评定不宜一刀切。

“营养科作为医技科室,在医院里其实是较为边缘的。而对所有人来说,营养又是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需要更广、更深的科普,所以,我认为在评职称时加入这一条件,对不少‘医技’科室来说,是一件好事。”杨凌说。

此外,这一政策也能鼓励基层医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健康科普上,让扎根基层一线的群体有新的职业发展上升渠道。

今年初,省政协委员、福医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陈昭阳就提交了“优化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评审体系”的相关提案。陈昭阳提出,希望能降低基层一线医务人员职称评审中关于论文模块的要求,减轻一线科研论文的压力,同时,把科普工作纳入职称评审的考核,让老百姓真正地获益。

标准仍需细化高质量也需易传播

《实施意见》中,申报副高级职称的相应条件之一是:在省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务微信或正式发行的期刊、报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科普文章(或视频)5篇(其中获得市厅级奖项1篇),每篇文章不少于1200字或每个视频时长不少于3分钟。

不少人提出异议:如果科普可以晋升,那医生找人帮忙写篇科普文章不就可以了?

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哪些算省级以上期刊、报刊,科普文章如何界定,是否有文章质量要求?

在福医协和医院副主任药师杨木英看来,科普文章,尤其是纳入职称评定的科普文章绝不是“一发了事”,除了发布平台,还有更重要的“硬核”指标,如科学性、传播性、可读性、思想性和原创性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细则。

“我认为,建立编审专家库,对科普文章进行打分,符合分数的才能录用,这样既能产生高质量、易传播的科普,让老百姓获益,也让评定标准更具含金量。”杨木英说。

此外,医生的职称评定也与所在单位制定的职称评审条件有关。省级医院向来重视科研,将其作为医生送评的条件之一。而只有所在单位真正重视科普,将其作为条件之一纳入职称评审条目中,这项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不是“花架子”  

做好更见“真功夫”

政策发布后,也有不少人提出异议:医生最重要的任务是看病,而不是“不务正业”做科普,甚至有人担心医生要花更多时间钻研科普这个“花架子”。 

01  、首先,在福建,该政策只是评定条件之一,相当于多了一个参选项目,对那些扎根临床和科研、从未涉足科普的医生不会有太大影响。

02  、其次,要做好科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医学问题说明白,并让大众理解,不是每个医生都可以做到的。

杨木英说:“很多人觉得科普就是给一个正确答案。实际上,很多医学问题是没有唯一答案的。科普越久我们越觉得,科普的最好效果就是提高大众的思考能力,让一般人拥有理性决策的能力。”

03  、此外,科普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在病房,临床药师会花上不少时间给病人科普,同时有意识地搜集数据,反过来增强医生精准用药,控制病人就医成本。

在福医协和医院心外科,临床药师积极参与病人用药指导。如今,常规病人疼痛可控制在术后1天内,出院疼痛总体缓解率可达到95%以上,用药精准也使得呕吐、头晕的病人更少,这些都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床位周转率。

不少读者像“追剧”一样,每周守着《福建卫生报》社大医生开讲的直播间。福医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委叶钦勇告诉记者,因为科普,不少“拖延症”患者下定决心就医,获得了及时的治疗,也避免了更多的费用投入。

省立医院党委书记朱鹏立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在所有知识的科普中,医学健康教育事关每个人的健康。帮助民众提升健康素质,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义务。希望更多的医务人员投入医学科普的活动中,用正确的医学知识教育百姓,让每个人都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务人员,职称,医技,健康科普,医学科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