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反对形式主义,智慧养老注重实效——北仑区个案研究之十

2023-03-01 16:44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前沿科技和信息技术已经在老年照护领域被广泛使用,其目的是改善老年照护的可及性、提高老年照护的质量和安全、确保老年服务的成本效益。

智慧养老,如今在国内很红火。但是,从应用的角度看,很多“智慧养老”其实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不稳定。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场合,“智慧养老”因其“可观摩性”的特质,常被用来作秀邀宠。因其“科学”、“未来”的包装,通常还能得到众口夸赞。

对于“智慧养老”,北仑区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其一,对于技术成熟稳定且在老年服务中适用、实用的智能化设备,积极引进并落实到服务实践中;其二,对于技术上不够成熟的智能化设备,则采取既“乐观其成”又“静观其变”的谨慎乐观态度;其三,对于只是用来哗众取宠、表演作秀的“智能花瓶”,则坚决不花冤枉钱。

就目前而言,在北仑区的实践中,使用最广泛的智能化设备是用VR-GIS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软件,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可展示北仑区的“老年服务设施分布图”,即在客户端显示的北仑区地图上标出了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点、老年机构网点、爱心食堂等服务设施的地理位置。对服务用户提供“一键点单”服务,老年人可通过手机查询相关服务项目及服务价格,预约智慧监护、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四大专业服务,统计显示,平台月均线下服务工单派发量30余次,提供线上服务200多单。

此类智能设备更大的作用在于政府部门和老年服务运营商都可以通过这个设备,用第三方应用程序(APP)联络所有在现场的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实现实时的沟通交流,以对日常的服务活动和人员进行管理,将内部管理与外部服务链接到一起。作为监管方的政府部门及委托的第三方机构,也可以利用这个设备对区内的老年服务进行实时的监管,并将监管结果储存在电脑中。数据库中积累的数据可用作对老年服务奖惩补贴的依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运作的效果和效率。

在此基础上,北仑区还可以在纵向上打通市级“甬易养”、省级“浙里办”的统建平台,在横向上跨部门利用卫健、人社、公安、残联等方面的数据,形成更广泛的老年服务信息数据库,及时把握和了解与老年人相关的基础信息和老年服务的资源信息。这有利于建立区、街道和社区(村)三级互通、数据共享的老年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只要一到政策规定的年龄,就可以老年优待证、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和高龄津贴的“码上办”。

为推进老年服务智能化,北仑区所抓的另一个重点是家庭老年服务床位的试点,力争实现家庭适老化改造、智能设备安装、辅助器具配置和上门服务“四位一体”打包供给。试点家庭将得到价值2400元的智慧监护设备套餐,包含免费安装的床边智能终端、健康监测、安全监护三类设备。北仑区通过智慧养老平台拓展居家监护项目模块,联通家庭的烟感报警器、一键呼救装置、睡眠监测仪等终端设备,结合离床感应、体征监测、智能药箱等智能设备,建立全覆盖监测体系,如通过智慧床位检测老人的睡眠状况和离床感应;通过佩戴腕表监测老人的活动轨迹和心率波动;通过精密终端监测老人的生命指数和体征状况等。

2022年以来,北仑区已经为申请家庭床位的56位重度和中度失能老人,提供8项智慧监护服务和40项线下的专业照护服务,并准备到年底完成80户试点任务。同时实现18个服务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100%实现网上办理和远程监管。另外,目前全区已有973名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150户老人家庭安装了门磁、烟感、煤气、水位、红外智能监控设备,以智慧监护方式,实现24 小时在线服务,解决居家场景下的安全照护痛点

在推行智能化服务的过程中,北仑区清醒地对所有的服务者提出忠告,智能化设备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信息获取和传递,目的在于一最快的速度完成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效率和效果的最后体现必须要有线下的人工服务支持。譬如家庭床位,如果智能化设备发出警报,传递的信息显示老人身体状况有异,那就必须要有一系列人工提供的医护专业服务跟上。又如智能手环,佩戴的老人一旦走失,就必须要有接续的服务把老人找到送回。如果以为有了智能化就万事大吉,这样“反智能”的智能化可能反而给老年服务带来相反的结果。

理论视点:“智能化老年服务”的定义是:以健康老龄化和老年照护等国际共识为基本理念,以智能化、机器人、网络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社会和健康照护的现代服务体系。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前沿科技和信息技术已经在老年照护领域被广泛使用,其目的是改善老年照护的可及性、提高老年照护的质量和安全、确保老年服务的成本效益。在老年照护领域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将是改变老年照护体系的关键工具,战略性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对整合和管理老年照护、评估相关的干预措施以及实施确保服务质量的问责制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以“智慧”或“智能”来部分取代“人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这种“取代”目的的是降低老年照护的劳动强度,提升照护服务的反应速度和可靠程度,而不是完全取而代之。与此相关的国际共识是:实际上,广义的照护工作是人类劳动的核心内容,因为所有的人都依赖于照护来生存和发展。鉴于这种潜藏于人际关系中的无以替代的特质——人文关怀和天伦亲情——限制了机器人和其他技术替代人类劳动力的潜在可能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智能化,养老,服务,照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社区养老
    打开APP 唐钧-社科院
  • 怎样认识老年服务的公益性
    打开APP 唐钧-社科院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