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扯起嗓子”吼,老人们却说他们好!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在老年病科里,有最多的老人,也有最多的“小孩儿”。
如何与“老小孩儿”们相处,并且得到他们的双手点赞?
这里的医护人员们用心写下了答案——
“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
老年病科,是泸州市人民医院在市府路院区专门为老人们设立的科室。
由于老人通常身患多种疾病,且多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老年病科的设立,不仅能将患者的多种疾病进行协调处理、一站式解决,还能同时兼顾不同的疾病适当增减药物,减轻药物对老年人的身体负担。
在老年病科工作,“扯起嗓子喊”是科室主任胡慧的常态。“有时候嗓子都喊破了还是没听清,我们就用手写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胡慧说。
由于住院治疗的很多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都有一定程度的听力问题,医生们经常都得提高嗓门,还得反复交代,才能让老人们听得见、听得懂。
虽然说话嗓门有点大,但胡慧和她的团队对老人们的态度却尽显温柔细腻。
“都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很多老人性格真的像小孩一样,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耐心去倾听,去呵护。”护士长徐荣红说。
哄着、监督着老人们吃药,协助他们大小便,为失能老人翻身等,都是她们的日常工作。
今年1月入院的罗爷爷已经91岁高龄,患有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等14种疾病。来到泸州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时,他已经陷入昏睡状态,不能进食,呼之不应。
在罗爷爷入院后,医护团队采取了气压治疗、吞咽障碍治疗、脑电治疗等多种手段,同时与康复医学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合作对老人进行治疗。渐渐地,罗爷爷可以起身了,护士们就每天下午用轮椅推着罗爷爷在病房散步,和他聊天。
在医护团队精心的治疗、康复、陪伴下,入院半个月后,罗爷爷神志清楚,能自主进食,还能下地行走,有时还会对护士们竖起大拇指表达他的感谢。
正如老年病科小赵医生说的,他们与老人们相处的“秘诀”就是,“拿他们当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
在住院的短短时间里和老人们相处的经历,只是医护人员们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小片段,但这些小温暖,和一声声甜甜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却成为了老人在寂寞病房中闪闪发光的记忆。
“医生护士服务态度都好得很!”、“这里很好,我老父亲的脚都快好了,听说有些病人还专门从古蔺、合江过来。”患者和家属们对老年病科一致“点赞”。
如果说老年病科墙上层层叠叠的锦旗,表达了老人和家属们真诚的谢意,那么这副由出院的老人送来的亲手创作的书法作品则表达了对医护人员们赞许和期望。
上面写着:“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
这幅字被老年病科的医护人员们郑重地挂在了办公室墙上,它将陪伴着他们一步步走得更稳、更远。
END
声明:本文仅用于大众医学科普传播
视频丨陈小敏
编辑丨刘颖灵
责编丨梁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