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出肺结节后,一定要到专科门诊就诊,由专科医生制定随访时间和后续处理方案。发现高危肺结节也不要紧张,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完全有治愈的机会。
不开刀,仅用一根针, 就能“一次性”诊断+治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神奇疗法”~
查出恶性结节却无法手术、微创介入专家一针解难题
72岁的张老太,一年前体检发现右肺小结节,因患有心肺方面的基础疾病,老人定期复查。但结节逐渐增大、边缘不规则,并较前实密,张老太在家人陪同下来我院就诊,入院后诊断为高度可疑恶性肺结节。CT扫描显示有肺血管通过结节,评估穿刺出血风险大。所幸的是,完善检查后无淋巴结肿大和其他脏器转移。 经过我院胸部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专家组评估,张老太的心肺功能较差,不能承受传统的全麻胸外科手术。最后专家组推荐患者可采用 微创介入科 开展的省内新技术“经同轴套管穿刺射频消融辅助活检高出血风险肺结节” 来为患者进行诊治。
经术前积极准备,
微创介入科副主任医师郑琳 及医疗组成功为张老太实施了该项微创介入手术。术后病理为“肺腺癌”,张老太最终诊断为早期周围型肺癌。实现
“一次性”诊断+根治性治疗,成功解决了她无法耐受全麻外科手术的难题 。 郑琳介绍说,针对高度可疑恶性的肺结节,外科手术切除或者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取得病理学诊断的常用方法,但是许多患者因高龄、心肺功能差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外科手术。
目前对于这样的患者群体,先进行肺结节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后再行消融是主要的治疗模式。但如果结节邻近血管,穿刺活检和消融分次进行,容易出现活检击穿血管造成肺内出血,活检针和消融针多次穿刺肺组织也易造成出血和气胸。
用“消融辅助活检”的新术式,针对需要活检的高度可疑恶性的肺结节,通过同轴套管针技术,将经皮穿刺活检与经皮穿刺消融两种微创介入技术有序结合在一起。先用套管针穿刺至结节边缘,随后用射频消融针通过套管进入结节内,用低功率、短时间的消融达到对活检区域血管进行固化,然后再取活检,最后根据临床需要根治性消融肺结节。 (如上图,点击可放大)
“低功率参数的消融辅助活检有效降低了有血管通过的肺结节在活检取材时损伤血管而导致的肺出血风险,同轴套管针技术也减少了活检与消融多次穿刺造成的气胸等并发症,而且活检后立即消融可避免活检取材所致的结节周边肿瘤细胞外溢,减低了肿瘤复发的风险。”郑琳说。
该术式解决了穿刺高出血风险的难题,同时也进行了肺结节消融,使患者在明确病理诊断的同时,肺结节得到治疗,无需再进行开胸或腔镜治疗 。同时,这项技术 创伤小、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也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对于肺结节消融后的影像学变化,郑琳说:“在消融后即刻CT扫描,可显示出结节周围的“晕圈征象”,如果肺结节被消融的反应区完全覆盖,则提示消融完全,后续可定期复查。刚消融后的病灶区域会显著肿大,一般在1个月时开始缩小;1-3个月期间,消融区呈快速缩小。所以,刚消融完成后看到该区域较前增大,不必惊慌。”
肺结节到底是良是恶?专家这样说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低剂量CT薄层扫描技术的普及,日常生活中,“肺结节”已经成为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词。
“肺结节”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对于肺结节,有的人不以为然,因为90%以上的肺结节为良性病变;相反,另一部分人对其非常恐惧,因为有一部分肺结节会发展成肺癌。
我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陈学军说,其实对于肺结节,大家既要认真面对,听取专科医师的处置意见,也不必谈之色变。哪怕是需要手术的高危肺结节,也是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解决肺结节的困扰。
那么,肿瘤专科医生是如何区分肺结节的良恶性的?
1、看大小
直径小于6mm的实性结节或者亚实性结节,恶性概率小于1%。这种6mm以下的结节,占所有结节的90%。结节越小,恶性度就越低,结节越大恶性度就越高。大于3cm的多为恶性肿块。
2、看形态
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以及胸膜牵拉征多提示恶性结节。边缘光滑多提示良性结节,如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和结核球等。
3、看密度
肺结节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混杂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其恶性程度也随着实性成分增多越来越高。
4、看危险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史,年龄≥40岁,肺癌或其他肿瘤家族史,既往有慢阻肺、肺纤维化、肺结核等患者。肿瘤发生的风险较高。
如果发现直径>0.8cm的肺结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活检明确其性质或定期随访,对于明确恶性的肺结节,要进行身体的全面评估,进一步分析手术切除、消融治疗等处理,如果是转移性肺结节,需要考虑消融、放疗及联合系统治疗。
陈学军提醒,检查出肺结节后,一定要到专科门诊就诊,由专科医生制定随访时间和后续处理方案。发现高危肺结节也不要紧张,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完全有治愈的机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首任主委、我院副院长黎海亮 说,近年来,影像引导下的消融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作用于肿瘤、微创和高效是它最大的优势。这项技术涉及微创介入科、外科、医学影像科、超声医学科、肿瘤内科等多个学科,它专业化、系统化的发展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去年,我院微创介入科也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首批认定为肿瘤消融治疗培训基地,相信未来能为更多肿瘤患者排忧解难,为人民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专家介绍
黎海亮
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肿瘤热消融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特聘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非血管性肿瘤介入器械研发工程中心、河南省非血管性肿瘤介入治疗转化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创新争先奖获得者,中原名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专注于良恶性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和影像诊断,擅长肝癌、胰腺癌、肺癌、胃癌、贲门癌、肠癌及肾癌等肿瘤及综合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以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肿瘤的各类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微创治疗技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河南省首先开展90Y微球治疗原发性肝癌。
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百余篇,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7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先后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一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多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成果奖。
陈学军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擅长胸、腹部疾病影像诊断。从事放射诊断三十年来在工作中注重全面发展,近年来,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3部、译著3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厅局级7项,承担厅级科研项目2项。
郑 琳
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胃肠胰腺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肝癌专委会委员,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省医学会介入学分会委员,省医学会介入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学会介入学分会围术期疼痛管理学组副组长。主持省部共建科研课题1项,河南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资助课题1项,肿瘤介入科研基金项目1项,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河南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论著1部,获发明专利1项。
责编:庞红卫
作者:李惠子
编辑:李惠子
医学图片由专家提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