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环境的消毒,超声科室应多通风,定期消毒室内的地面、门窗等。
超声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
超声医学技术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辅助检查,相关的医院感染往往被临床所忽视,然而,随着超声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潜在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
①侵入性操作的增多。
在超声临床应用中,很多超声检查的侵入性操作,如各种腔内超声、引流治疗、注射药物治疗、超声引导下穿刺等,此类操作虽在临床中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诊断率,但也增加了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如阴道超声虽然使用过程中会使用安全套保护,但廉价的安全套容易破损,如果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就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
超声引导下穿刺,可能导致并发症,如疼痛,出血,邻近脏器损伤和继发感染。
②超声科的大部分患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重症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患者。
首先如果超声仪器未完全消毒,或者消毒质量不达标,这些患者就容易受到感染的风险。其次超声医师在医院感染防范意识相对薄弱,针对某些携带传染病的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没有及时更换或没有进行彻底的消毒,都可能导致医院的交叉感染。
③超声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
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没有规范和优化操作程序,对医疗用品的消毒和灭菌没有严格要求,这直接导致超声科医院的感染。
④超声从业人员构成复杂
部分人员的无菌意识淡薄,在超声侵入性操作和超声引导介入手术时的周围环境、手术的无菌操作、手卫生等等方面不及手术室管理严格,为院内感染发生埋下隐患。
超声诊疗中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超声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小组,在治疗过程中发挥其职能,实时监测医护人员对每个治疗环节是否进行彻底消毒。
超声人员应遵守相关制度,重视每一项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事项。如超声探头等器械的彻底消毒,尤其是阴超探头。
一些特殊科室如超声介入室,治疗室应更加严格消毒。
对接触性感染和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超声检查应与其他非感染患者分开进行。
超声环境的消毒,超声科室应多通风,定期消毒室内的地面、门窗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