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检验师题--相关专业知识(一)
一、单选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外斐反应:0X19阳性,可能的诊断是
A.恙虫病
B.流行性斑疹伤寒
C.Q热
D.甲型副伤寒
E.乙型副伤寒
1.答案:B
解析:外斐试验0x19阳性常见于流行性斑疹伤寒,0xK阳性常见于恙虫病。
2.在检查不染色的微生物或在组织切片中寻找微生物最好用何种显微镜()
A.普通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相差显微镜
E.倒置显微镜
2.答案:D
解析:相差显微镜利用物体不同结构成分之间的折射率和厚度的差别,把通过物体不同部分的光程差转变为振幅(光强度)的差别。经过带有环状光阑的聚光镜和带有相位片的相差物镜实现观测的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活细胞或不染色的组织切片,有时也可用于观察缺少反差的染色样品
3.脑脊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不正确的是()
A.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
B.留取的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学检查
C.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并与2h内检验完毕
D.标本放置过久造成细胞破坏,葡萄糖等分解,细菌溶解,影响检验结果
E.标本若混入血液应注明
3.答案:C
解析:脑脊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于1h内检测完毕。
4.正常前列腺液的颜色呈()
A.无色透明
B.乳白色
C.黄色
D.粉红色
E.红色
4.答案:B
解析:正常男性前列腺液的颜色是乳白色。
5.有关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错误的是()
A.一般在发热初期或高峰时采集血液标本
B.采集标本一般应在患者用抗菌药物前
C.正常的血液标本应是无菌的
D.采集的血液直接接种血平皿和中国蓝平皿,不必增菌
E.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的血标培养应延长时间
5.答案:D
解析:菌血症时需要先增菌培养,再做药敏试验。
6.SLE属于()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过敏反应
6.答案:C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是由皿I型超敏反应所介导,III型超敏反应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激活补体,损伤组织的一类反应。
7.下列疾病中血尿酸减低的是()
A.痛风
B.肾功能损害
C.白血病
D.恶性肿瘤
E.肝硬化
7.答案:E
解析:尿酸是嘌呤核苷酸的代谢产物,主要在肝脏产生。血尿酸增高多由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障碍引起的,最终可导致痛风。白血病及恶性肿瘤时尿酸生成增多,肾功能损害尿酸排泄减少。以上均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肝硬化时尿酸生成减少。
8.白细胞分类中,嗜碱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是()
A.0.50~0.70
B.0.20~0.40
C.0.03~0.08
D.0.01~0.05
E.0~0.01
8.答案:E
解析:碱性粒细胞参考范围:比值0~0.01;百分率;0~1(%);绝对值:0~0.10(x109/L)
9.患者男,32岁。红细胞沉降率35mm/h,WBC.6x10°/L12.6x10°/L,其他检查正常,各种影响学检查正常。可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可能原因是()
A.炎症
B.组织坏死
C.良性肿瘤
D.红细胞增多
E.肝病
9.答案:A
解析:白细胞增高、其他化验正常 怀疑由炎症引起的血沉加快。
10.血小板的寿命是()
A.120天
B.10~15天
C.2~3天
D.8~10天
E.7~14天
10.答案:E
解析: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11.比重1.077的Ficoll分层液用于分离外周血中的()
A.单个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E.粒细胞
11.答案:B
解析:Ficoll分层液是一种单次差速密度梯度离心液,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以密度为1.077±0.001的分层液最佳,人红细胞密度1.093,粒细胞密度为1.092,单个核细胞密度在1.076~1.090之间,所有选项中淋巴细胞最接近Ficoll分层液密度,故B项为最佳。
12.反映肾小球早期损伤的指标是()
A.尿溶菌酶
B.尿NAG
C.血β2-微球蛋白
D.肌酐
E.尿微量白蛋白
12.答案:E
解析:微量白蛋白尿是反映肾小球疾病和损伤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
13.患儿,男,8岁。发热、咳嗽1周。体检:体温39.5℃,咽部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9.0x10°/L中间细胞分类0.06,中性粒细胞分类0.86,CRP79mg/L,根据病史,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化脓性感染
C.病毒性感染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伤寒
13.答案:B
解析:C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创伤、感染、急性炎症时增高,结合患者病史,咽部充血,白细胞增高,可推断为急性化脓性感染。
14.下列能够引起尿量增多的疾病是()
A.休克
B.水肿
C.高热
D.糖尿病
E.急性肾小球肾炎
14.答案:D
解析: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
15.关于溶血性贫血下列哪项正确()
A.网织红细胞减少
B.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
C.尿中尿胆素增多
D.尿中尿胆原减少
E.周围血中可有原始粒细胞
15.答案:B
解析:溶血性贫血时,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系著增生,以中幼红细胞为主,粒红细胞比值明显减低是至倒置,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16.某患者血型鉴定:正定型,抗(一)、抗B抗AB(+);反定型,A细胞(+)+)、B细胞和O均(一)。则该患者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H型
16.答案:B
解析: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未知的抗原,抗B(+)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抗A(、),无A抗原:反定型:用已加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A细胞(+)血清中有抗A抗体,细胞表面无A抗原,故为B型血。
17.一标本经革兰染色后在普通显微镜下镜列细菌结构不能观察到的是()
A.细菌的形态
B.芽孢
C.异染颗粒
D.荚膜
E.质粒
17.答案:E
解析: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胞染色体外能够自由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
18.患儿,男,6岁。因咽喉痛、发热和吞旺就诊,体格检查时发现患儿颈前淋巴结为确定是否为白喉,留取咽拭子进行涂户革兰染色见到革兰阳性杆菌成簇排列,染色见到浅绿色的杆菌菌体上有深绿色粒。该颗粒称为()
A.质粒
B.异染颗粒
C.线粒体
D.核糖体
E.芽孢
18答案:B
解析:在细菌的一端或两端有浓染的颗粒,和菌体着不均匀,称为异染颗粒,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征,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19.多发性骨髓瘤时尿中多见的蛋白是()
A.清蛋白
B.本-周蛋白
C.黏蛋白
D.转铁蛋白
E.免疫球蛋白重链
19.答案:B
解析:本-周蛋白(BJP)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即本周蛋白尿。酸性加热至40~60℃时发生凝固,90~100℃时可再溶解当温度降低至56℃左右,又可重新凝固,故又称凝溶虽白。尿BJP阳性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20.下列不属于免疫增殖病的是()
A.多发性骨髓瘤
B.重链病
C.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D.良性单克隆丙球血症
E.慢性淋巴肉芽肿
20.答案:E
解析:慢性淋病肉芽肿属于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