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官方宣布!本轮疫情已基本结束

2023-02-25 11:36

目前各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发生,既往未感染过的人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今天(2月23日)下午3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情况。 

发布会持续1小时11分,官方针对记者提出的多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就公众近期最为关注的6个热点话题,作如下整理:

现阶段疫情是否已经结束?     

针对我国疫情是否已经结束这个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新冠疫情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危害依然存在。但是可以说,我国整个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为成功走出大流行创造了一个典范。

谈到“决定性胜利”,实际上对我国来说,意味着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 

如果从疫情本身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国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抗疫三年,取得了哪些经验?    

三年抗疫,我国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国家层面不断调整防控政策,群众积极磨合配合,积累了自己的经验成果。 

在会上,梁万年总结了以下8个方面的力量:制度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专业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或者是协作的力量;基层的力量;中医药的力量;沟通的力量。  

  在基层的力量里,梁万年提到,这次疫情当中,不论是常态化阶段,还是在疫情的高峰应急状态,不论是公共卫生防控还是临床的救治,基层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年来,基层卫生健康治理的体系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地融入了基层的社会机理、社会治理这个体系,有效地发挥了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志愿者、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参与到公共卫生的工作当中来。 

不论是对今后应对传染病疫情防控,还是慢性病管理、健康乡村、健康城市、健康中国建设,这种三年来形成的基层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的队伍,以及它具备的能力,是我们中国的一批宝贵财富,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期新增变异株XBB.1.5,是否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

近期,有关国内新增变异毒株XBB病例的发现,引发众多讨论。

自今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我国通过监测已发现了7例xbb点1.5输入病例,2月3日又发现一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的xpb点1.5的病例,为该输入病例的一个核心密接。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续发的病例。   

据悉,这类毒株同时在欧美多个国家流行毒株中占比较高,其中美国CDC网站数据显示,2月12日至18日,XBB.1.5在美国流行株中的占比为第1位(约80.2%)。  

XBB.1.5的感染症状是什么?是否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

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作出回应。

他表示,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目前,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我国会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  

未来如果出现致病力、致死率较强的变异株,如何应对?

梁万年提到,病毒的变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完全把控病毒的变异方向,但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做好工作、做好准备,来应对可能出现一切质变的变异。监测到发现、到快速地反应,包括科技疫苗、药物、检疫检测方法的完善等都是需要我们做好准备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把握它的致病力是变轻还是变重了,传染力是变轻还是减弱了。   

我们要做好相应的制度安排,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布局好检测网络,要强化病毒编译的坚持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要做好防控能力的建设,包括预警能力、处置能力,疫苗的进一步研发能力和快速地检测能力,力争对这种新变异株所产生的影响能够早发现、能够快速地处理,能够精准地防控。   

第三个方面是要加强医疗救治能力的建设,包括我们的重症救治能力,我们中医药的有效使用。我们能够研发和使用更可及、更方便、更有效的药物,我们如何加强感染者的健康管理和感染者的康复等等,这方面就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和准备。

最后还是要关注我们的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的保护,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个人一些防护工作。 

大众可以摘口罩了吗?

近期多地报道有学校因新冠、甲流等停课,也有专家表示不同的呼吸道病毒可能随之出现流行高峰。 

常昭瑞指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国内局部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房间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当前是我国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需要继续加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监测预警;托幼机构、学校和养老院等重点机构人员聚集、环境相对封闭,是呼吸道等传染病高发场所,需重点关注。   

相关机构应做好症状监测,出现发热等症状病例增多时,及时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各地疾控机构根据已发布的流感等相关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处置方案,结合疫情规模和现场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处置。    

如何区分新冠感染和胃肠道疾病?

最近有公众反映,出现腹泻发烧等情况,怀疑自己是新冠肺炎。同时,还有个别学校出现学生初次感染新冠的情况。针对这两类现象,常昭瑞回应: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泻症状。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尤其是目前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 

近期,疾控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都陆续发布了诺如病毒感染健康提示,公众可按照相关提示做好防护。 

目前各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发生,既往未感染过的人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学校是人群集中、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后,未感染者存在感染风险,但由于目前我们人群整体免疫水平比较高,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 

当学校发生疫情时,要平衡好疫情处置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关系,由专业人员根据学生既往感染水平、疾病严重程度、疫情发展阶段、病毒的感染株等进行综合研判和风险评估,然后做出相关的处置。  

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呼吸道,疫情,新冠,防控,病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