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 2023 中国力量丨蔡大川教授团队:ETV与TDF治疗CHB患者的肾脏安全性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长期服用核苷(酸)类似物(NA)的肾脏安全性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蔡大川教授团队评估了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对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相关成果入选第32届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年会摘要。肝胆相照平台特邀蔡教授团队对该成果进行分享,供临床医生参考。
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ETV或TDF作为一线抗病毒药物的CHB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student ' t检验(参数数据)或Wilcoxon秩和检验(非参数数据)对连续变量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肾脏安全性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06例患者,其中ETV组410例,TDF组196例。基线时,TDF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ETV组(111.25 vs. 104.00,p< 0.001)。在中位126.0 (IQR: 80.0-192.0)周的抗病毒治疗后,384名(61.0%)患者出现eGFR下降。ETV组和TDF组患者eGFR较基线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61.0%和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
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两组之间仍然没有显著差异(调整OR:0.70;95% CI:0.38-1.28;P=0.25)。
然而,在亚组分析中,控制性衰减参数(CAP)<218dB/m的患者,与TDF相比,ETV可显著改善肾脏安全性(调整OR:0.31;95% CI:0.13-0.77;P=0.01)。
研究结论
与TDF相比,ETV在降低CAP值<218dB/m的CHB患者肾功能不全风险方面更具优势。
研究者说
蔡大川 教授
对于慢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的肾安全性一直是业内专家关注的热点及重点之一,对于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真实世界的肾脏安全性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仍缺乏足够长时间的观察和大样本量的对比数据。
本项研究在606名慢乙肝患者中对比服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肾脏功能方面的区别,结果发现,长期(平均120周)使用这两类药物的患者,在肾安全性方面整体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亚群分析中发现,在CAP值低于218 dB/m的人群中,相比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在肾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CAP值是评价脂肪肝常用的指标之一,因此,该研究对于临床上CAP值低于218dB/m的的患者或者没有脂肪肝的患者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策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专家简介
蔡大川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肝病专业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重症肝病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肝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重庆市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医院协会传染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肝病科普专业委员会会员
整理/肝胆相照平台 审校/蔡大川教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