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必读!贝伐珠单抗的4大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上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医学院的Folkman教授率先在国际上提出抗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催生了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目前,贝伐珠单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治疗。不过,贝伐珠单抗的副作用也较为常见,其中,高血压、出血、蛋白尿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
01、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有: 贝伐珠单抗抑制血管扩张、减少了一氧化氮的生成、易引起血管退化使外周阻力增加等
有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概率为34%。因此,贝伐珠单抗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但不需要预防性降压治疗,也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降压药物的支持。
对于短期内出现的血压轻度增高,24小时内恢复正常的患者,可以继续原方案使用贝伐珠单抗,也不需要口服降压药。若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则应暂停贝伐珠单抗,并进行降压处理,待血压降至150/100 mmHg以下时再继续贝伐珠单抗的应用。 如果经过治疗高血压仍然难以控制,或者出现高血压危象,则应永久性停用贝伐珠单抗。同时需要注意检测尿常规、肾功能、心功能等情况,早期发现并处理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降压治疗以口服降压药物为主,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等)、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是首选药物。
02、出血
临床表现多为轻度的皮肤黏膜出血以及与肿瘤本身相关的出血。前者常见,多可自愈;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 贝伐珠单抗导致出血的原因可能是:抑制VEGF使受伤的内皮细胞更新能力下降,影响凝血过程,血
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贝伐珠单抗,使用时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既往有出血病史的肿瘤患者禁用贝伐珠单抗。
鼻出血是相对常见的一种类型。鼻出血患者可用冷毛巾或冰块冷敷鼻以上的额头部位,以及鼻腔填塞压迫止血,或者按压鼻根部数分钟。
当出现内脏出血,如:便血、阴道出血等,应该进行专科检查,如进行胃肠镜检查和妇科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后对症处理。
03、蛋白尿
贝伐珠单抗导致蛋白尿的概率可高达38%,多为无症状性蛋白尿。VEGF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正常的生理通透性与完整性,抗VEGF治疗抑制该功能后导致屏障受损,进而引起大分子蛋白等渗漏形成蛋白尿。
有潜在的肾功能疾病、行肾切除术后、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免疫抑制等患者在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应严格评估并严密监控。对蛋白尿的处理可根据尿蛋白定量来决定:
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0 g时,可以维持贝伐珠单抗的剂量,继续监测尿蛋白情况;
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0~3.4 g时,需要药物干预并请专科会诊;
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 g时,需要暂停贝伐珠单抗并药物干预,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2.0 g时再恢复贝伐珠单抗;
当出现肾病综合征,应该永久性停用贝伐珠单抗。
04、其他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在使用贝伐珠单抗后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当过敏症状轻微时可对症处理。如果出现较为明显的过敏反应,应该立即停药,给予扑尔敏、盐酸异丙嗪等治疗,并做好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准备,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贝伐珠单抗还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良。抗VEGF治疗会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导致术后伤口愈合的延迟,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防止肿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在术后28天内不应使用贝伐珠单抗,已经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停药4~8周后再行手术。
参考文献:
张轶群,琚长斌,李芳,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2,24(5):233-238. DOI:10.3760/cma.j.cn114015-20211218-01275.
-END-
编辑|Joy
声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