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践行:在日常,在点滴
在照护病人的工作中除了需要有专业的医疗护理外,还需要更多地考虑病人感受,往往一些细微的小事件,却恰是病人的舒适来源,事无大小,日常的点点滴滴处,恩泽人集“一个恩泽”力量,医护共助,用“温度”践行以病人为中心。
为病人“老大难”题,她开启了“取经路”
“17床又肚子胀得难受了!”在恩泽医院重症病房,“便秘”是长期卧床病人的普遍问题,由于活动减少、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等,患者经常出现肚胀不排便的情况,与“坠积性肺炎”一样令医生头疼。乳果糖等药物有明显的通便效果,但往往会导致病人腹泻不止,“失禁性皮炎”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一老大难问题沉甸甸地压在了护士长陈伟萍心头。她想寻找一个既能舒缓病人肠胃,又不损害病人健康的排便方式。于是,陈伟萍便开始了漫漫“取经路”,查文献、翻资料、问同事……她尝试了多种办法,像用导泻药、中成药、开塞露等,但要么药性太烈损害病人身体,要么效果太弱排不了便,始终没有找到适宜的方法。
偶然间,陈伟萍听说台州市康复医院的“内科便秘推拿”治疗效果不错,经过初步了解,她马上带着同事闻讯前往,从零开始学习。陈伟萍欣喜发现,腹部推拿好操作、创伤小,对病人身体大有益处。
于是,陈伟萍逐一钻研“内科便秘推拿”的相关理论、操作手法、评估流程、禁忌症与适应症等等,遇到不懂的就及时咨询,与同事们反复研究与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陈伟萍第一时间为“排便困难户”17床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时,听到肛门排气的声音,同时辅助扩肛灌肠更加强了效果。完成推拿后,病人竖起了大拇指:“舒服多了,肚子也不胀了。” “内科便秘推拿”技术对患者而言受益良多,不仅无创、效果好,还能减少药物副作用。但是一套疗程下来起码半小时,还需要操作者用手破开肛门,再进行低压灌肠,非常考验护理人员的耐心和专业度。“虽然对护理人员而言费劲,但只要对患者有好处,我们肯定要把它做起来”,陈伟萍说到。 近两个月来,陈伟萍在重症病房将“内科便秘推拿”逐步推广,带动护理人员学习规范操作,以为更多“便秘”患者带来福音。
患者多发鼻血,医护齐上阵
“医生!护士!快来人啊,流了好多血…… ”凌晨6点,一声急切的呼救声划破了台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的黎明。原本静谧的病房迅速被闻讯赶来的医护人员急促围拥。
原来是27床徐阿公(化名)突发鼻血,血流不止,颜面和口腔全都充满了血。83岁的徐阿公患有老年痴呆,也是反复脑梗死患者,因脑梗死复发而收治入院。瘆人的场面一度让家属双脚发软,只能无助地依靠在墙,脸上写满了担忧。
值班林医师见状,立即给阿公填塞了凡士林纱布。鼻腔的血是止住了,口腔内的血却在增多,这让大家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医生想要检查阿公口腔,但阿公患不予张嘴配合,治疗又陷入困境……焦灼之际,护士王燕耐心地抚平阿公情绪,慢慢引导阿公张开嘴巴,再用轻柔的手法帮他清洗口腔,终于发现口腔中血液流自鼻后侧。 此时,五官科医生王悠悠也带着专业器械紧急赶来,为徐阿公做了止血措施,并指导护士拿湿毛巾冷敷前额,以快速止血。但徐阿公因为皮肤接触到湿毛巾而感到不适,不停“摇头晃脑”,导致毛巾一度滑落打湿枕头。此时,细心的王燕察觉到了阿公的不适感,贴心地改用干毛巾包裹冰袋,再给毛巾包裹上无菌巾,既能避免阿公的皮肤与水直接接触,又能防止毛巾打湿枕头。同时,王燕也将毛巾调整到阿公最舒适的位置。 就这样,阿公的病情和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血不流了,也不再“摇头晃脑”了,刚才神色紧张的家属也长长舒了一口气,高悬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他们紧握医护人员的双手,嘴里不停念叨着“谢谢!谢谢!”。
为患者的“老大难”题,不辞辛苦跨院学习;为救治一位老年痴呆者,医护齐上阵。17床与徐阿公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更多以爱之名守护患者的故事每天在恩泽医院上演……
供稿 | 重症医学科 神经康复科
编辑 | 肖佳琦
责编 | 方永乐
审核 | 吴践帆
请点赞、点在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