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立大功!我国科学家发表全球最大样本量研究,证实肺癌类器官药敏测试预测临床疗效总体准确率高达83.3%!

2023
02/23

+
分享
评论
生物谷
A-
A+

个性化抗癌药物离不开人们对于基因突变的了解,而药物的疗效离不开准确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癌症治疗是极其复杂的,不过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开发新技术来实现越来越好的治疗策略。

肺癌有着极高的死亡率,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常常较差。目前已经开发出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临床医生需要依据检测到的肿瘤驱动因子突变,来选择特定的分子靶向药物用于癌症治疗。然而肺癌治疗仍存在诸多难题,因此,亟需建立一个模拟原始肿瘤形态学和基因组特征的体外药敏试验模型来预测肺癌靶向和化疗的疗效。

近日,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在《细胞》子刊《  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目为“  Using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to predict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lung cancer tumor response: A real-world study  ”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肺癌类器官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可准确预测肺癌靶向或化疗的临床疗效。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肺癌类器官领域预测靶向和化疗疗效的最大样本量真实世界研究。

66191677111177720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107名晚期癌症患者中生成了214个癌症类器官,总成功率为75.7%(162/214),其中212个是肺癌类器官(LCO),主要来源于恶性浆液性渗出液(MSE),研究流程如下图所示。另外,研究人员还在真实世界研究中进行了针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肺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测试(LCO-DST),用于预测相应治疗的临床反应。

76281677111177658  45021677111178015

图注:研究流程图和本研究中肺癌类器官培养的成功率。(来源:Wang, H., et al. 2023)

为了验证恶性浆液性渗出液和恶性浆液性渗出液来源的肺癌类器官之间基因组图谱的一致性,研究人员对25名患者进行了二代测序,并对积液和肺癌类器官样本进行了体细胞突变分析,如下图所示。这些数据显示肺癌类器官样本的变异敏感性为70.5%(93/132),阳性预测值为69.4%(93/134)(图C)。

而且,基于肺癌类器官的肿瘤突变负荷(TMB)与基于积液的肿瘤突变负荷呈正相关(Pearson r=0.68,p=0.02,图E),说明积液和肺癌类器官样本之间的基因组图谱具有一致性,即类器官可以反应其同源组织的遗传背景

76281677111177658  4431677111178190

图注:肺癌类器官样本的基因组分析。(来源:Wang, H., et al. 2023)

研究人员将36名患者临床方案与LCO-DST结果相同的肺癌类器官分为四类:奥西莫替尼、化疗、双靶向治疗和其他靶向治疗组。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分析来确定LCO-DST区分临床敏感或耐药患者的能力。LCO-DST的总体灵敏度为84.0%(95%可信区间,63.08%-94.75%),特异性为82.8%(95%可信区间,63.51%-93.47%),准确性为83.3%(图A、B)。这些结果表明,肺癌类器官可以预测未治疗和治疗患者对靶向治疗的临床反应。

   76281677111177658  42901677111178363

图注:肺癌类器官样本的基因组分析。(来源:Wang, H., et al. 2023)

为了验证肿瘤类器官药物反应的实验稳定性和异质性,研究人员在同一患者上验证了在不同采样时间获得的肿瘤类器官基因组图谱高度一致(图A),验证了组织样本、积液样本和肿瘤类器官的基因组图谱的一致性(图B)

76281677111177658  37701677111178505

图注:肺癌类器官样本的稳定性和异质性。(来源:Wang, H., et al. 2023)

本研究中纳入了两例晚期肺腺癌双靶向基因变异患者:编号60的患者被诊断为IVB期肺腺癌(图A),基线时脑脊液中检测到EGFR L858R突变和MET拷贝数增加(5.0)。编号61的患者被诊断为IVA期肺腺癌(图F),基线时检测到EGFR 19del。

相比于单一靶向药物,两例患者的LCO-DST结果均显示联合靶向治疗(奥希替尼+赛沃替尼/卡博替尼)的肿瘤控制率更高,且临床中证实双靶联合治疗均达到了部分缓解(PR)。这些病例表明,  LCO-DST可以很好地预测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76281677111177658  37931677111178630

图注:肺癌类器官预测耐药病例的双靶向治疗。(来源:Wang, H., et al. 2023)

为了研究EGFR和RET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4D无标记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的结果表明,不同治疗组的表达水平不同,即治疗效果不同。三个处理组均表现出相同的蛋白表达趋势,且核蛋白变化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表明所有这三种治疗的蛋白质表达改变主要在于调节细胞核的功能,包括基因表达。

综合这些分析,可见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反应的总体一致性可达83.33%,LCO-DST在预测晚期癌症治疗反应中有极高的准确性,其在精确医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后续可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确定不同类型疗法的精确截止值。

个性化抗癌药物离不开人们对于基因突变的了解,而药物的疗效离不开准确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癌症治疗是极其复杂的,不过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开发新技术来实现越来越好的治疗策略。

参考来源:

Wang, Han-Min, et al. "Using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to predict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lung cancer tumor response: A real-world study." 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3): 100911.

撰文 | 拉缇莎    

编辑 | cici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靶向治疗,基因组,药物,癌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