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肺癌早诊早治,转化研究架起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重要桥
摘要
近日,第18届国际呼吸病学会(ISRD)年会暨第2届国际元宇宙医学协会(IAMM)大会在嘉兴圆满举办,大会主题为“元联健康,智惠众生”。CCMTV有幸采访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李为民教授,为我们介绍
1、肺癌筛查的现状与难点;
2、如何提高基层医院对肺癌的诊疗水平?
3、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的问题所在;
4、华西在肺癌转化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
时长05:22
李为民院长接受CCMTV专访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得到推广,不遗漏、不误诊是关键
李为民教授:肺癌是我国头号癌症杀手,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能够发现早期肺癌,同时能够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所以全球都把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纳入指南进行推荐。但是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进一步推广,临床发现的结节越来越多,其中很大一部分,至少约98%的结节为良性结节。如何精准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同时如何不遗漏本身为恶性或早期肺癌的小结节?对于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发现的结节,1)不遗漏;2)不误诊,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要想破解这样的难题,人工智能(AI)是改善肺癌早诊早治的有效手段。
基层医院软硬件较薄弱,AI有望提高肺癌诊疗水平
李为民教授:早期识别、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肺癌是基层医院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基层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基层诊治肺癌的手段也应进一步提升。为了解决基层目前硬件、软件方面比较薄弱的难点问题,AI能为基层医生提供帮助,减少漏诊,并进一步筛选出高危的肺部结节、恶性风险较大的结节或早期肺癌,进行精准干预和精准治疗。
组建团队,政策导向,转化研究架起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重要桥梁
李为民教授: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的关键问题主要在于转化研究,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许多开展基础研究的专家重点在于发现机制、发现病因、发现关键靶点,但是发现了关键的科学问题、解决了关键的技术问题之后,怎么将其转化为临床应用?进一步加强转化医学的研究是未来的方向。首先,要组建转化医学团队;第二,还需要有转化医学方面的政策导向,缕清真正的转化逻辑,最后惠及临床,改善临床诊疗效果。
华西成果赋能基层,共同提升肺癌早诊早治水平
李为民教授:华西医院聚焦肺癌早诊早治的难点问题,在肺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转化和临床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在早期筛查方面,华西通过基础研究,建立了适合中国人群的精准筛查方案;在早期诊断方面,华西通过大数据、AI方法,华西建立了智能化肺部结节精准诊断的新方法;在早期治疗方面,华西开发了针对靶向治疗耐药的新模式,并且已经转化推广应用,赋能基层医院,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在肺癌早诊早治方面的能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