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堵住气道,“硬镜”切除打通生命主干道
近日,大医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运用硬质支气管镜减瘤术,成功将一名肿瘤阻塞气道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60多岁的周先生(化名)2019年罹患肺癌,经历手术、化疗、放疗,靠着坚强的意志一路走来,仍然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春节过后他咳嗽得越来越频繁,并且剧烈咳嗽后伴随着严重的呼吸困难,感觉要窒息一样,不能平卧。到医院做了胸部CT检查,显示气管将近90%被肿物阻塞,只剩下一条窄窄的缝隙可供呼吸,左主支气管被肿瘤完全阻塞,随时可能发生窒息。胸部肿瘤1科的陈骏主任和刘丹医师第一时间联系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镇山主任会诊。
气管几乎被堵满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王镇山和曹丽华两位主任凭借多年呼吸介入治疗经验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急诊支气管镜诊疗方案:由于肿瘤占据绝大部分气道,操作风险大,需要有麻醉科的密切配合,操作过程中保证通气,同时通过电子支气管镜引导硬质气管镜,近距离评估气管肿物的大小及位置,利用硬镜铲切、圈套器电切等手段,将肿物切除,解除气道阻塞。
术中,在麻醉科刘洁、濮雅楠医生以及于秋阳护士的密切配合下,曹丽华主任顺利插入硬质支气管镜,镜下看到一个类圆形结节样肿物阻塞在气管中段,约占管腔的90%,表面粗糙,有毛细血管显露,预判出血风险较大。在王镇山主任的指挥下大家通力合作,历时60分钟,成功地切除了气管内肿物,为周先生打开了生命的气道,同时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周先生的肿瘤负荷。
硬质支气管镜不仅应用于气道异物的取出,难度大风险高的气道良、恶性病变治疗,气道大出血等疾病的治疗,在气道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硬质气管镜联合二氧化碳冷冻、电圈套器、氩等离子体凝固(APC)、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中心气道狭窄,能够快速缓解其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具有高效、安全优势,同时因其操作难度大,对术者的操作速度、麻醉团队的密切配合要求较高。
大医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支气管镜技术已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专业技术的提升和设备不断更新升级,由最初的以诊断为主要目的支气管镜检查,逐步开展以治疗为目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学科医护人员不断开拓进取,用高质量的诊疗技术和服务,为滨城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学科介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肺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连市重点学科。
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医生20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3人。硕士以上学历17人,其中博士8人,博士在读4人。护士2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4人,护士2人。主管技师1人,技师1人。学术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委员、变态反应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辽宁省内科学会、呼吸分会、变态反应学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大连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担任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国肺癌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多项。获教育部、中华医学会及辽宁省科技进步奖4项,大连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
学科设有ICU病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方向病房、慢性气道疾病方向病房、呼吸内科专科门诊、肺部小结节多学科门诊(MDT)、变态反应门诊、变态反应检测室、肺功能检查室、雾化吸入治疗室、呼吸内镜室、睡眠呼吸障碍检查治疗室。
内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姜晨
审核: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郭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