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日益提高,成为一种常见病。
2月17日,重医附一院2号楼负一层CT室,放射科副主任杨海涛教授主刀,对一例多发肺结节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导航CT经皮肺结节射频消融术。据了解,该手术是重庆市首例机器人导航下CT经皮射频消融术。
该患者是一名鼻咽癌伴肺内转移的中年男性,在鼻咽癌综合治疗后出现肺转移,手术切除后再次出现双肺多发转移病灶,经免疫治疗后仍有部分转移结节未能完全消失。患者残余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转移瘤<5mm,同时右肺下叶背段胸膜下存在一混合磨玻璃结节,随访多次仍未吸收,患者十分担心再次复发威胁生命。
残余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转移瘤<5mm,同时右肺下叶背段胸膜下存在一混合磨玻璃结节,随访多次仍未吸收
胸外科会诊后,确定该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胸外科陈焕文主任医师与放射科吕发金教授、杨海涛主任医师联合讨论后,建议患者实施机器人导航CT经皮肺结节射频消融术。胸外科陈焕文主任医师和曾添洋主治医师团队做好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首先通过专用大孔径介入CT扫描将患者的图像传至放射科引进的最新MAXIO智能导航机器人系统;接着,人机对话3D多平面设计出最佳穿刺入路和进针角度及长度;然后,按照设计的路线实施穿刺,进行射频热消融治疗,利用局部高温达到杀灭肿瘤的效果。
患者术中仅进行局部麻醉,全程清醒,放射科护士长吴家会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配合,对消融术中的疼痛等对症处理,效果良好。术后CT评估射频热消融范围已覆盖两个结节周围0.5至1厘米,达到根治性效果。
术前导航机器人三维精准设计穿刺路径及角度深度,避开肋骨和血管
机器人设定的进针路径进行消融针穿刺入路,与设计路径完全一致,精准到达结节边缘
射频热消融治疗术后CT热消融范围已覆盖结节达到根治性消融效果
术后当天下午,杨海涛副主任去病房查房探视,仔细询问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及身体反应。患者无不适等反应,全程反应良好。术后第二天中午,患者顺利出院。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日益提高,成为一种常见病。胸腔镜外科手术切除是恶性肺结节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多发结节,以及老年体弱、心肺功能差、多次手术或化疗等特殊情况的患者,手术治疗常常并不适合。经皮影像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如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等,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重医附一院党委创新实施“九大工程”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放射科积极响应并搭建基于放射科影像设备的微无创医学影像诊疗中心,支撑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微无创诊疗技术。目前,放射科开展的CT引导下微创诊疗技术包括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定位术、全身各部位肿瘤穿刺活检术、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及肺结节经皮热消融术等。放射科将恪守“影像还原真实,医学护航健康”的使命和追求“医学影像,诊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让医学更文明”的愿景,积极推动基于影像的微无创医学影像诊疗中心平台发展,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术前评估、更多更好的微无创诊疗技术。
重医附一院放射科CT引导经皮穿刺介入诊疗团队
撰稿 | 陈晓雅
编辑 | 李丹
审核 | 杨海涛 吕发金 周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