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3名患儿同时抢救!半岁娃心脏大如皮球……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几乎同一时间转入3名病情危重的患儿!
其中一名半岁男童莫名吃奶费劲、拒绝吃奶家长未太在意两天后,孩子发展为心力衰竭
……
省医专家提醒对这种发病极为隐匿的疾病一定要提高警惕……
01 3名危重症患儿同时转入
2月12日晚,儿科主任史长松发了条朋友圈,记录了儿科重症团队刚刚面对的一场“硬仗”:三位小患儿几乎同时到病房……
当时
是周日下午4点,3个孩子前后相差不到10分钟,被紧急送入PICU,一个比一个症状重。
一名6岁的先心病患儿左心不跳、需ECMO支持,一名半岁的婴儿左心增大如皮球,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一名13岁的初中生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值班医生吴方方、靳垚,护士张露露、邹曼、胡天其,以及规培医生徐彬彬、宋逸冉等,纷纷参与到抢救中。
正在家休息的副主任医师程东良闻讯也第一时间赶到,参与救治。
对ECMO支持的6岁患儿,儿科还申请了心内科、心外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
医护协力,忙而不乱,很快,3名患儿得到了妥善救治。
截至2月16日13岁患儿已康复出院另外两名患儿病情稳定。
02 警惕!隐匿的扩张型心肌病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3个孩子被紧急送进ICU呢?
程东良副主任医师介绍6岁和13岁患儿,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哮喘等病史,危重症状跟基础疾病有关。
而半岁大的小患儿,既往病史无特殊,这次发病时症状也不明显。等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孩子已经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因此,只有彻底搞清楚这种极为隐匿的疾病,才能让家长朋友们正确识别、提高警惕。
患儿发病的症状中, 隐藏着蛛丝马迹:
患儿两周前出现轻微的咳嗽,家长喂服止咳药;两天后,孩子咳嗽反而加重,吃奶很费劲,吃吃停停,甚至拒绝吃奶,精神状态也较差。
家长这才紧急到当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孩子心脏已明显增大,出现心衰、呼吸衰竭,治疗一周多不见好转,遂紧急转诊到省医PICU。
左图为心脏未增大的儿童胸片 右图为患儿胸片,可见心脏增大如球状
经进一步完善检查后,患儿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中毒、代谢(如肉毒碱缺乏)及营养障碍(如硒缺乏)等因素有关,临床较为少见。
这种病在儿童中症状不典型,诊断难度较大,一经确诊往往已发展成危重症,十分凶险!
程东良介绍,虽然扩张型心肌病发病隐匿,但既往接诊的患儿中,依然有些共性症状值得家长们高度警惕。
01年龄较小的患儿:
多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如反应差、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吮奶时呼吸困难、多汗、烦躁不安等。
02年龄较大的患儿:
表现为乏力、纳差、不爱活动、腹痛,活动后呼吸困难及明显心动过速,尿少、水肿等。
如果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家长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够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
史长松
儿科主任兼儿童重症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重症呼吸和机械通气协作组委员,中国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呼吸危重症及机械通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二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危重症的诊治。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成功诊治了许多疑难、危重病例,如: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小肠血管瘤病、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暴发性紫癜、暴发性心肌炎、契冬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脑结核球、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病合并卡介苗接种后播散性结核病、结节性脂膜炎等。
程东良
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体外生命支持学组委员,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儿科血液净化学组委员,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等。从事儿童危重症工作17年,擅长各种小儿危重症救治。专攻方向:儿童ECMO和儿童支气管镜。2018年1月率先在河南省开展了儿童ECMO院间转运。
作者︱张晓华
美编︱梁雅琼
责编︱胡晓军 秦基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