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esthesiology】2023年3月月报
本文由“看麻醉"授权转载
目录
1、呼气闭合压和吸气闭合压力改变
2、机械通气机械功率
3、ICU谵妄预测模型
4、两种强直后计数方法
5、奥利替丁与吗啡呼吸抑制的比较
6、RSI 3.0的年龄扩大验证
7、多模式镇痛(综述)
8、即时床旁监测(综述)
01、无创气道闭合测压用于评估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肺应力和膈肌做功
食道和胃测压能够计算跨肺压和跨膈压。研究假设,呼气闭合压(Pocc)和吸气闭合后0.1s的气道压力下降程度(P0.1)与肺应力和膈肌做功相关,且能够识别极端状态下的肺应力和膈肌做功,该研究为两项临床研究(39名患者的原始队列研究和13名患者的验证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Pocc和P0.1不能用于精确计算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膈肌做功和肺应力,但对肺应力和膈肌做功极端情况有诊断作用。
(Summary: M. J. Avram. Image: A. Johnson, Vivo Visuals Studio.)
02、COVID-19肺炎患者的机械功率比和呼吸治疗
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食道压力测定有助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机械功率是指机械通气期间传递到呼吸系统的能量,机械功率比是指机械功率与机械功率预测基础值的比值。该研究假设机械功率比能够识别呼吸衰竭高危的自主呼吸患者,研究对COVID-19肺炎患者的研究进行二次分析。47名患者进行CPAP,64名治疗升级到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虽然两组潮气量差别不大,但治疗升级组呼吸频率更快,分钟通气量更大,胸膜压更高,机械功率更大,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更低。机械功率和机械功率比与呼吸治疗升级的需求最相关。
(Summary: M. J. Avram. Image: Generated by the author (of the accompanying Editorial) using DALL•E 2 natural language to image generation AI system.)
03、机器学习预测重症监护谵妄:模型构建及验证
研究假设重症监护期间常规监护指标与谵妄的发生有相关性,研究构建ICU谵妄预测的2个模型,一个是根据ICU早期数据早期预测任何时期谵妄发生的模型,一个是预测未来0-12小时谵妄发生的动态模型。机器学习数据来源是一个大型多中心数据库和对2个单中心数据库的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早期预测模型在同期数据库的效果更好,但动态模型的识别能力更好,两者外部验证均证明良好。预测因子包括Glasgow昏迷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年龄、机械通气、敏锐度、ICU停留时间。
(Summary: M. J. Avram. Image: Adobe Stock.)
04、加速度法和肌电图进行强直后计数的比较
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麻醉期间深肌松对患者预后和外科操作均有诸多益处。强直后计数用于识别极深肌松(PTC=0)和深肌松(PTC≥1且TOF=0),并能预测肌松恢复时间。研究纳入36名患者,诱导时给予0.6mg/kg罗库溴铵,需要时再给予0.3mg/kg,在对侧上肢用加速度法和肌电图测定强直后计数。226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中73%两组肌松程度一致(极深和深)。强直后计数≤15的184组数据中,23%两种方法结果相等,50%加速度法得数大,27%肌电图法得数大。
(Summary: M. J. Avram. Image: J. P. Rathmell.)
05、偏向性μ-受体激动剂奥利替丁(oliceridine)对老年志愿者的呼吸作用:与吗啡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比较
奥利替丁激活μ-受体后,选择性地参与镇痛相关的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而减少呼吸抑制相关β-arrestin通路的参与。研究表明在年轻男性人群,奥利替丁相比吗啡诱导呼吸抑制的概率更低,老年和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阿片诱导的呼吸抑制。本研究假设奥利替丁和吗啡在ETCO2 55mmHg时的药代动力学不同,研究为四臂双盲随机交叉研究,纳入18名56~87岁的志愿者。奥利替丁引起50%的人群ETCO2 55mmHg时的效应部位浓度比吗啡高39%。奥利替丁呼吸抑制的开始和消除时间比吗啡快5倍。
(Summary: M. J. Avram. Image: Adobe Stock.)
06、风险分层指数(RSI)3.0的年龄扩大样本外验证
RSI3.0是根据入院时诊断、治疗和人口学信息预测预后的算法。本研究依据Medicare医保系统的数据将其扩大至年轻健康人群。
(Summary: M. J. Avram. Image: Thinkstock Images.)
07、多模式镇痛(临床综述)
本文是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期刊1999年一篇经典文献再刊,分析美国和北欧慢性疼痛管理的发展。
(Summary: M. J. Avram. Image: J. P. Rathmell.)
08、急性呼吸衰竭的即时床旁监测
高级即时床旁监测能够发现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在机械通气的同时保护肺及呼吸肌。监测的项目包括肺的通气、形态、肺复张和过度充气、血气分布、吸气做功、呼吸驱动、呼吸肌收缩和通气同步情况。高级呼吸监测包括无创或微创技术。本综述总结了这些监测技术的发展,包括食道压、膈肌电活动、电阻抗和肺及呼吸肌超声。
(Summary: M. J. Avram. Image: From original article.)
END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Lu.米鹭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