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疗动态】PET/CT系列病例分享(二十一)

2023-02-18 10:17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阴茎癌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是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阴茎肿瘤的90%以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约占阴茎癌的95%。

为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给患者提供全程、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我院核医学科梳理典型病例,以“病例分享”形式定期进行推送,旨在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拓宽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的诊疗思路。

01病例回顾

患者男,49岁,3个多月前无意中发现阴茎头部菜花样肿物,起初约黄豆粒大小,伴排尿疼痛不适,近1月阴茎明显肿胀,菜花样肿物增大伴溃疡、出血,排尿不畅进行性加重,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皮下结节。余无特殊。

02PET-CT图像

46611676677837715

97361676677837810 69471676677837903

03PET-CT检查所见

阴茎及会阴部周围皮下脂肪密度混浊,阴茎远端(龟头)局部软组织增厚,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10.9。双侧腹股沟及阴茎周围皮下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结节,CT值14-28Hu,较大者约25mm×33mm,PET显像可见放射性浓聚,部分呈边缘浓聚,SUVmax7.7。

04检查意见

1.阴茎远端(龟头)局部软组织增厚,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符合阴茎癌,阴茎及会阴部周围皮下水肿;

2.双侧腹股沟及阴茎周围皮下多发结节,PET显像可见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淋巴结转移;

05最终病理诊断

(龟头)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结果:CK5/6(+),P40(+),P16(-),P53(突变型)。

37391676677838027

06病例相关知识及解析

阴茎癌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是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阴茎肿瘤的90%以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约占阴茎癌的95%[1]。在2004年WHO阴茎恶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阴茎癌病理类型分为阴茎鳞状细胞癌、Merkel细胞癌、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皮脂腺癌、透明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2]。阴茎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包茎、包皮过长、包皮垢以及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阴茎癌患者中绝大多数伴有包茎。此外,阴茎癌相关病因还包括患有阴茎藓、疣、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以及包皮环切不彻底等[3]。阴茎癌常起始于阴茎头、冠状沟及包皮内板的黏膜上,阴茎体部较少见,对于患有包茎的患者病变早期不易被发现,初期可触及包皮内有结节或肿块,后逐渐增大,并可穿破包皮露出癌肿组织,常常伴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对于包皮可以外翻能显露阴茎头的患者,则表现为病变处出现丘疹、乳头状或扁平突起、疣或菜花状斑块、溃疡,病变逐渐增大,表面常伴有恶臭分泌物。由于常常伴有感染,阴茎癌患者常伴有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50%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灶。早发现对于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多数阴茎癌恶性程度低,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早期阴茎癌患者手术后治愈率可达70%~80%,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有20%~30%,如不治疗一般在2年内死亡[4]。本例患者3月前发现阴茎肿物,未入院检查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后期出现淋巴结转移而就诊治疗,PET-CT了解全身情况,为患者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一定支持。

参考文献:

[1] Colberg J W . Ingu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penile carcinoma: Modified versus radical lymphadenectomy[J]. 2000.

[2] Thyavihally Y B, Waigankar S S, Dev P, et al. Great Saphenous Vein Sparing Robot-Assisted 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Carcinoma of Penis: Video Demonstration[J]. Videourology, 2021, 35(3).

[3] LAURIE, BAIN, D M,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Lichen Planus of the Peni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 and with Verrucous Squamous Carcinoma[J]. Journal of Dermatologic Surgery & Oncology, 1989.

[4] Alnajjar H M , Lam W, Bolgeri M , et al. Treatment of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glans penis with topical chemotherapy agents.[J]. European Urology, 2012, 62(5):923-928.

来源 | 核医学科

编辑 | 党委宣传科

审核 | 董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鳞状细胞癌,恶性肿瘤,放射性,C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