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读片】皮肤病理读片系列——创伤性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瘤、不典型血管增生、毛发上皮瘤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疾病一般分为炎症性疾病、软组织病变、皮肤肿瘤、皮肤感染、全身性疾病渉及皮肤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总共大概有3000种左右。另外,还许多器官疾病都涉及到皮肤,在所有病理亚专科中,皮肤病理以复杂著称。
衡道医学新媒体联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打造的“皮肤病理读片系列”正式在“衡道病理”公众号和视频号上线,该系列内容聚焦皮肤疾病病理诊断,由刘业强教授亲自带教读片,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诊断要点总结和鉴别诊断分析。希望后续能为广大病理同仁带来更多有价值的皮肤病理内容!
第28期
病史信息:
31岁男性,“下肢发疹半年,伴痛痒”。
临床照片: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角化棘皮瘤
最终诊断:创伤性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瘤
诊断要点解析:
下肢皮损,为单发圆形坚实暗红色结节,表面结痂;
病理:表皮增生,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中下部大量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相互交织排列,可见胶原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鉴别诊断:
本例主要与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相鉴别,本例为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病变为良性,位于真皮中上部,存在真血管腔;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为中间类型肿瘤,具有假的裂隙样血管腔,病变主要位于真皮中下部。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第29期
病史信息:
70岁,女性,“头皮皮疹11月,渐大”。
顶部头皮见单发丘疹,大小约1*1cm,周边红肿,边界欠清,无破溃、糜烂、出血。
术前:
术后:
皮损行扩大切除后镜下所见:
诊断:(血管肉瘤周边)不典型血管增生
诊断要点解析:
扩大切除皮损边缘部位,可见呈V字形分布的裂隙样管腔,不具有破坏性生长模式。可见含有胶原间质的乳头凸向管腔,内皮细胞轻度异型。
鉴别诊断:
本例需与血管肉瘤进行鉴别,血管肉瘤的诊断需满足浸润性、破坏性生长模式,边界欠清,可见相互吻合的血管腔,血管内皮细胞有异形性。非典型血管增生常见于乳腺癌放疗后数年,病变部位常较血管肉瘤表浅,与血管肉瘤呈谱系改变。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第30期
病史信息:
31岁女性,“鼻尖部发疹2年余”
临床照片: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皮肤肿物
最终诊断:毛发上皮瘤
诊断要点解析:
临床特点:皮损表现为皮色、半球形隆起皮面的丘疹或结节,直径自2mm-2cm不等,单发或多发,单发多见于面部,儿童或青壮年发病,无遗传性。多发常位于鼻唇沟,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理表现:镜下见多数基底样细胞的瘤团,基底样细胞瘤团周围有明显的纤维性基质,见毛球及毛乳头样的结构(乳头间质体),并见部分区域向皮脂腺分化及向毛内根鞘分化。
鉴别诊断:本例主要与基底细胞癌,微囊肿附属器癌相鉴别。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读片专家
刘业强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主任
美国纽约大学阿克曼皮肤病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专委会常委及皮肤病理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
上海市皮肤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皮肤病理质控小组组长
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皮肤病理读片首席专家
专业特长
擅长皮肤附属器肿瘤、黑素瘤及炎症性皮肤病的病理诊断,对疑难罕见皮肤病的诊治有一定心得,创办《强哥谈病说理》网络直播栏目5年来,为中国皮肤病理的普及做了有益的探索,获2017年首届平安好医师称号,获2018年上海仁心医者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课题组研究方向聚焦乳房外Paget病和黑素瘤的发病机制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相关领域,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卫健委、申康多项课题。
感谢蔡轶颉、小胡、雨桐和瑶瑶医生整理和提供的病例信息~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