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赴救 | 北京医院多学科团队奋力拼搏让生命重启
62岁的老牛是心血管内科的“老病号”,曾多次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次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引发肺炎住进了C03病房,经过一周的治疗,病情已明显好转。然而,2023年1月18日下午5点多,病房突然传来紧急情况,外出做检查刚刚回到病房的老牛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意识丧失,命悬一线!
1
分秒必争,“京医速度”让患者绝处逢生
时间就是生命!大家即刻赶往病房展开抢救。心血管内科王欣越副主任医师最先赶到,迅速判断病情后,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他深知,心脏骤停后的“黄金六分钟”至关重要,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重要器官功能的恢复。
围绕着老牛的抢救工作,北京医院整个医疗体系迅速动员起来,一场以“生命至上、一心赴救”为主题、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式打响!
1分钟不到,心电除颤器导联已连接好,此时心电示波显示平线。医护人员立即为老牛静脉推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同时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以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
第3分钟,心血管内科李莹莹副主任医师立即呼叫手术麻醉科前来为老牛进行气管插管,同时组织病房的一线医师轮流进行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短短几分钟,按压的医生就已经大汗淋漓。为了保证按压的高质量,在场的所有医生、护士组成10人团队,轮流上场,正是这样坚持不懈、近1小时规范而高效的胸外按压,为后续的抢救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在此期间,王欣越和刘俊鹏副主任医师迅速在右股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保证维持生命通道的畅通。
第9分钟,手术麻醉科医师李俊峰为患者成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管理中心的技术人员快速设定好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连接好管路,辅助通气开始了。
令人揪心的是,虽然气道开放了,但老牛的自主心跳还是没有恢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应对此次复杂危重抢救!
第15分钟,心血管内科于雪副主任闻讯赶到现场指挥抢救。由于多次推注血管活性药物仍难以恢复自主心律,心电示波仍为平线。于雪综合研判后,果断联系心血管外科ECMO团队到场。同时,于雪在无动脉搏动情况下顺利完成左股动脉穿刺并置入鞘管,为植入ECMO建立了血管通道,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第30分钟,心血管外科王怀斌副主任带领罗文琦副主任医师、钟鹏主治医师和马玉建主管技师赶到,连接并预充好ECMO后成功置管,启动V-A ECMO模式,迅速为患者建立了体外循环。得益于医护技团队的高效配合,植入ECMO的整个过程仅用了25分钟!
心血管内科心导管室医护技团队
心脏骤停最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老牛是冠心病“老病号”,曾多次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专家团队快速讨论后决定,将老牛即刻转运到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以明确是否有急性冠脉闭塞。
此时的老牛,身上插满了管子,连接着呼吸机和ECMO,转运过程中这些生命支持的机器一刻也不能停!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通过手摇泵和氧气瓶维持ECMO 运转,将老牛安全迅速转运到导管室。在心脏骤停发生90分钟时,于雪、王欣越顺利完成了冠脉造影,明确排除急性心梗后,老牛转至CCU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
2
转危为安,精心照护彻夜未眠
转入CCU后,老牛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心率仅为20-30次/分,血氧低,自主循环无效,生命体征不稳定。马玉建一直守在床旁,根据医疗需要随时调整ECMO 参数。
此时,距离老牛心脏骤停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为了纠正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在肾脏内科团队的协助下,又开始床旁血滤。
在多学科团队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后,老牛的心律转为房颤心律,血氧也得到了改善,在场的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大家心里明白,接下来的一夜仍不能掉以轻心。
心血管内科CCU监护室医护技团队
此时,夜已深,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陆续离开,而值班的医护人员则一直在坚守,悉心照护着老牛,尽职尽责,一夜未眠。
19日凌晨,终于迎来了好消息,老牛开始自主排尿了,预示着器官灌注有效,器官功能在逐渐恢复,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也逐渐恢复!
3
又遇障碍,齐心协力保驾护航
1月20日,除夕前一天,老牛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经综合研判,专家团队决定进行ECMO拔管撤机。然而,在拔除股静脉插管时,患者出现股静脉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情况十分紧急,医院急救医疗体系再次紧急动员!
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奋战,心血管外科、血管外科、手术麻醉科、输血科在复合手术室通力配合,成功缝合了血管,排除了险情,又一次挽救了患者生命!
接下来,好消息一个接一个!1月24日,大年初三,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撤掉呼吸机。1月27日,拔除临时起搏器。1月29日,老牛已经能够坐在床旁,自己吃饭了。
患者老牛与医护团队合影
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老牛是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反应迅速,技术精湛,多学科团队齐心协力,竭尽所长,与死神争斗。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迎难而上,春节期间也一直在守护、关爱和祝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用坚守护佑了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在生命危难时刻,他们用责任、勇气、能力和拼搏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北京医院”作支撑!
向参与抢救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致敬:
心血管内科:于雪、王欣越、李莹莹、刘俊鹏、王翔凌、杨晨光、种甲、张闻多、高海洋、张慧平、许锋、刘君萌、王晨蕾、方宇婷、朱铭远、黄景隆、田欣竹、赵佩伊、黄漪漪、王明昭、武程、于福娟、蔡昕宇、闫胜男,以及C03病房、心导管室、CCU全体医护技人员;
内科二线:葛怡兰、李思雨;
心血管外科:王怀斌、罗文琦、钟鹏、王子、马玉建;
血管外科:李拥军、兰勇、鲁城然;
手术麻醉科:李俊峰、黄兵、任奕、时静;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佟训靓、杜小曼、郭瑞、钟雪锋;
肾脏内科:李湛、司莉娟;
神经内科:李凯;
……
此次参与抢救工作共50余人。
撰稿:心血管内科 王欣越 于雪
审校:心血管内科 汪芳
宣传处 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 李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