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就医体验管理:科主任查房要有仪式感
查房,这是非常基础的医疗行为,早就有非常规范的标准。但是,做得熟并不等于做得好。
在此,我们要赋予查房新的意义:融洽医患关系,管理患者体验,彰显医德医风。
现以科主任查房为例,看看它是如何实现上述意图的——
新入院的患者,科主任、护士长必须在48小时之内来到他面前,进行正式的查房。这表示科里很重视该患者,会让他感到很受用。实际上,很多人住院看重的就是科主任的技术与名声。
查房之前,主管医生提前通知他所负责的新入院患者,可这样说:“昨天你刚入院,我们科主任对你的病情很重视。我作为主管医生,已把你的情况向科主任做了汇报,等会大约在8点40的时候,他和护士长会亲自过来看你。希望你做好准备。”
你这样一说,患者心里就爽了,还会形成一种期待,看看科主任到底长什么样子。同时,他也会准备一些问题,到时候提出来。
等正式查房时,大家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带着病历、笔记本、听诊器等,按次序进入病房,在患者床前按要求次序站好,主管医生郑重地向患者介绍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对患者点头微笑,以示关怀。这会让患者感到医护团队很专业、很严谨,科室干部受下属尊重,油然而生信赖感,信服感。
然后,主管医生陈述该患者的病史、体检、院前检查及诊疗计划,医嘱执行情况、病人感受意见和症状体征观察情况、辅助检查异常项目等,存在的问题及诊治难点、疑点。上级医师可适当做些补充。(陈述时一定要熟练、准确,不能磕磕巴巴,还要时不时地看向患者)
科主任听完之后,一定要亲自查体。如果实在没什么查的,就拍拍患者的肩膀或握一下手。再把CT片等看一下。询问患者的感受,并问他“有什么需要问我的吗?”
要点来了,不可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患者的问题也不见得当时就给他答复。同时,科主任也不要当病人和家属的面,谈论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批评下级医师和护士。这既是尊重患者的隐私,也是维护科室团结。
回到办公室后,再解决本病例存在技术问题(诊断、鉴别诊断、检查、治疗、观察),做出下一步医疗决策(会诊、讨论、手术等)。在此过程中,科主任应该向年轻医护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回答,以助其成长。
这还没完。等办公室讨论结束后,主管医生要再来到患者的床前,一是回应他刚才关切的问题,二是把治疗方案、科主任的建议与要求等,简要地告知他。
这样一番操作,患者的就医体验会不好吗?
医疗工作一定不能随意。还以查房来说,你的科室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时间不固定,不知道什么来;参与查房的人不固定,有时人多有时人少,护士有时参与有时又不参与;个人形象没整理,衣服有污渍;走路窝一堆,到了床房又站没站相,发言没有主次;没有对患者体现人文关怀,不尊重其隐私……
哪怕你把患者的病医好了,但就是因为太随意而让他感觉不好。相反,如果你时时处处表现得专业、严谨,哪怕没有把他的病医好,他也不会说什么。
查房要有仪式感,其流程要精心设计,并在科室里做一下演练。这看起来只是形式主义,但作用巨大,能让医患关系更和谐,患者的依从性更高,就医体验也更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