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进业: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原则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因其胸腔积液中富含蛋白和细胞成分,极易发生粘连和包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产生主要是患者延误诊治或不规则治疗,胸腔内积液长期存在,致使其中大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胸壁上,液体边缘部分与胸壁产生粘连;如粘连区域又侵入结核菌,或原有病变活动,或干性胸膜炎形成的病灶,在机体变态反应增高的情况下在其粘连中间又产生渗出液,使粘连不牢固的两侧胸膜分开,从而形成包裹性积液。有部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生粘连肥厚形成包裹性积液,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胸膜腔中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其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和炎性细胞,故极易产生胸膜肥厚,从而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
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积液多属中医“悬饮”、“胸痛”的范畴。《金匮要略》:“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本病由身体虚弱,感染痨虫所致。痨虫内侵可致少阳枢机不利,肝气因之失于条达,可出现胸痛或胸胁满闷。肝胆之气郁结日久而化火,火侮肺金,肺失宣降,可出现咳嗽,咳引胸痛。手少阳三焦主决渎而通调水道,若少阳郁结,影响水液的运行而停积于胸胁,则可导致胸腔积液。临床中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常拟和解通利方药,所谓“和解”,是针对少阳枢机不利,肝气因之失于条达以及手少阳三焦主決渎的功能失调,水停胸胁的病机,以和解少阳的治法,拟方以疏解少阳之郁结,降逆化饮,去除水邪。所谓“通利”,是针对水停胸胁而为患的病机,因势利导,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故选加具有通利水饮功效的方药以渗湿利水,健脾利湿。同时水停胸胁,必然影响气血运行,有气滞留瘀之弊,故临床常佐以活血通瘀方药。
若少阳枢机正常,三焦水道通调,胸胁积蓄之水从小便而去,则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积液病症自然可愈。
该法治疗的胸腔积液证型是邪犯胸肺证,主要针对病程较长的中晚期胸腔积液患者,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中医诊治特点:病位在胸胁,症状主要与气机不畅,水饮瘀血内停有关。和解通利法中药可加快胸腔积液吸收,减轻胸膜肥厚,缩短疗程,可提高疗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