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先! 我院心内科迎来瓣膜介入手术高峰
近日,我院心内科在陈绍良教授的带领下,迎来了瓣膜介入手术的高峰。春节前后短短两周内,张俊杰教授带领结构团队已为十余位瓣膜病患者完成了微创介入治疗手术,其中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反流和二尖瓣反流患者。
TAVR病例介绍
78岁的丁奶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胸闷气喘收治我院急诊内科,入院后血脉氧偏低,需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中发现患者双侧胸腔积液,合并肺部感染,但并非“大白肺”,难以解释患者为何难以脱离呼吸机,相关检查的种种迹象表明患者还合并心力衰竭。值班医生联系心内科张娟主任会诊,张主任在查体中发现患者心脏杂音非常明显,立刻为患者做了详细的检查,终于找到了疾病的元凶,原来是主动脉瓣的重度狭窄导致了心脏功能衰竭,如果不能通过及时手术解除瓣膜的狭窄,心肺功能的恶化将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造成致命打击。了解患者病情后张俊杰教授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当机立断,决定为患者施行TAVR手术。因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难以耐受增强CT检查,张俊杰教授在超声及造影引导下为患者植入VitaFlow24瓣膜,患者拔管后即可鼻导管吸氧,不再依赖呼吸机,实现了自由呼吸。
术前&术后超声对比:
据统计我国现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约150万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常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系统疾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TAVR) 手术的开展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TAVR手术经外周动脉送入压缩的人工瓣膜至主动脉瓣区,在功能上替代原病变的主动脉瓣。相较于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TAVR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为高龄、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TEER病例介绍
据China-DVD统计,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老年瓣膜病为二尖瓣反流。近期救治的病例中即有一例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10年前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反复胸闷气喘,当地医院检查提示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慕名到南京市第一医院求诊,张娟主任为患者综合评估后发现该患者为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FMR),但并没有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GDMT)。张娟主任为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建议患者在规范的GDMT治疗后重新评估,如二尖瓣反流改善不明显再行手术也不晚。1月后患者如约来院复查,遗憾的是规范的GDMT治疗后患者二尖瓣反流并未减少,因此张娟主任建议患者手术,得知患者经济条件比较差,张娟主任还帮助患者申请免费的二尖瓣钳夹。一切准备就绪,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手术,然而受疫情影响,张俊杰副院长考虑到患者心功能极差,一旦围术期感染新冠,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果断决定将患者手术延缓。随着疫情的逐渐退散,患者第三次来到了医院,这一次终于顺利做了手术,还获得免费器械治疗的机会,花很少的钱,看好了十年的病,最终满意而归。
术前二尖瓣脱垂引起重度反流,1个钳夹完美解决
外科手术曾是重度二尖瓣反流的主要治疗方案,随着技术发展,近年来创伤小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EER) 手术应运而生。TEER手术无需开胸,通过股静脉-房间隔穿刺路径送入辅助器械,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极小;其次,TEER无需体外循环且不需要心脏停跳且TEER术后患者恢复快,能显著缩短重症监护及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微创化、介入性的瓣膜治疗手段适合高危、高龄、基础病较多的瓣膜疾病患者。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2020年至今,我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陈绍良教授、张俊杰教授的带领下,勇攀高峰,砥砺奋进, 短短3年内已成功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及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近400例,手术量在业内遥遥领先。 此外医教研齐头并进, 承担周边超30家三甲医院的瓣膜手术带教, 开创性地提出了自膨胀瓣膜在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中的应用,牵头组织了SEASON-AR研究,同时开展多项临床器械研究,助力我国结构心脏病事业的蓬勃发展。
专家简介
陈绍良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原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一层次、江苏省突出医学成就奖、第一批江苏卫生领军人才、科教强卫工程医学杰出人才、南京市科技功臣、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政府参事等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担任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多个专科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FSCAI)董事会成员、美国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会(ASBMB)委员、欧洲心脏学会(ESC)委员、亚太分叉病变俱乐部(APC)及CBS大会主席、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APSIC)理事,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担任《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特约编委及中国区副主编、《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文版副主编,《Cardiology Discovery》副主编,《Catheterization Cardiol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及《EuroIntervention》的特约编委等杂志的编委及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学术成果:近年来获科技研究成果4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4项;组织国际性、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际专利30余项。主编、副主编专著10部,参编20余部。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983。2014至2021年连续8年入选“医学”类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1000余次以上,为中国心血管专业论文被引最多篇次。双对吻挤压术(DK CRUSH术式)被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向全球推荐。2020年荣登全国心血管病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名单第二名。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心内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心肌细胞再生、分叉病变及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方向原始创新性地发明了DK CRUSH及肺动脉去神经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本部)、周二上午(河西)
张俊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导师
被南京市政府评为南京市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工作者以及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第六届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第八届南京地区“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心血管临床科研学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学组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担任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秘书长、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主席团成员、及中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CIT)理事以及资深工作组成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JACC中文版、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中文版和EHJ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中文版编委, Euro intervention、JAMA cardiology 杂志的审稿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学术成果: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6篇(累计IF248;其中两篇JACC,四篇JACC CI,一篇EHJ),参编著作5部及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10部。近五年来作为主持人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发改委面上项目、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荣获2018 年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以及 2018 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冠心病和瓣膜性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复杂高危病变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
田乃亮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冠心病监护(CCU)病房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江苏省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存进会胸痛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雄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冠心病专家组委员。在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技术擅长:心血管内科疑难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尤擅是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左主干及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CTO病变)、钙化旋磨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蚀等介入治疗,擅长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
张娟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行政副主任,1004病区主任
学术兼职:现为南京预防医学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康复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从事心血管超声研究工作一年。负责及参与多项南京市卫建委课题、南京市卫计委重点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多篇。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结构性心脏病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工作,擅长心脏瓣膜疾病尤其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疾病的诊治、心力衰竭及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诊治。
朱建成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大血管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动脉夹层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分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委员会委员。
技术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心脏瓣膜病、高血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谢渡江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左心耳封堵术全国带教专家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
技术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房颤动的综合诊疗,擅长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所致的心源性脑栓塞(中风);心脏瓣膜疾病尤其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疾病的诊治以及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诊治。
孔祥权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学术兼职: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会员, 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ABC)会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分会会员。
技术擅长: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和经导管瓣 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学术成果: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