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检验项目收费适合“技耗分离”吗?将对检验人有何影响?

2023-02-16 10:40   检验视界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不应该为耗材上的差别进行差异付费,而且也不应该对技术劳务进行差异付费(比如按医院等级进行差异收费)。

1月27日,河南省医保局、人社局以及卫健委联合发布了2022年新增和修订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针对41项检验项目进行了技耗分离后的项目统一确定试行价格,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

47931676504363284

技耗分离的前生今世 2020年   0 1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931号建议作出答复将探索“技耗分离”的可行性,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同质不同价”等问题。

2021年   0 2

国家医保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专家表示,“技耗分离,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用耗材分离出来,通过医保谈判和集中采购等方式,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2022年   0 3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体外诊断(IVD)类医疗服务项目技耗分离与试剂分类编码技术研讨会。

技耗分离已在核酸检测领域实施,且核酸检测费用也在不断的下调。21年广东牵头组织11省联盟开展新冠配套产品集采,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核酸提取试剂和采样管中选品种降幅分别达80%、76%,核酸检测配套产品采购价格由28.5元下降至6.1元。

检验项目收费适合“技耗分离”吗?

对于厂家而言,集采报价时要左算右算,不仅要考虑谁买单的问题,还要考虑加上劳务技术费后是否超标的问题。

对于老百姓,到哪里检测都是用一样的时间和理应一样的准确结果,根本体会不到差异,因此,对收费高的医疗单位总是略有微词,虽然无可奈何。

那么,技耗分离是否真的适用在检验收费上?

还是先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一下。

  对消费者(老百姓或者医保局)

对消费者来说,消费的是一个检测项目,更准确地说“是一个经过医院实验室加工过的,在法律保护下有质量保证的检测项目”,在这里,它不像消费药品和直接应用类耗材,它们不经过医院的加工,会因为不同的原材料而品质不同。

对于检测项目,消费者不会体会它的检测过程,也没有参与选择品牌,并且有“法律保证的结果准确性”。因此,不管医疗机构使用什么产品,给出的都是理应相同的准确结果。所以,如果让消费者为不同价格的同品类耗材/试剂买单,就不太合理。那么,是否要为不同的技术服务买单呢?同样,在前面的前提下,提供准确的结果是对医疗单位的基本要求,因此,消费者也不应该为这个基本要求进行差异化的付费。

综合以上,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不应该为耗材上的差别进行差异付费,而且也不应该对技术劳务进行差异付费(比如按医院等级进行差异收费)。

  其次,对于检验人呢?

医院的实验室是检验项目的加工单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从接受实验室工作的一开始就被告知,自己的职责就是“对买来的产品(设备和试剂等耗材)和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加工,然后输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检测结果”。这是所有实验室的工作前提、是基本要求,因此,对于自己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无差异地收费是说得过去的。

因为,对于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到的产品,虽然可能会参差不齐,但他们是有选择权的,他们会根据个人能力和偏好做出选择,好品质的产品会让他们更容易地完成任务,反之,完成任务就会有难度,甚至出差错、或者完不成。

当然,他们也要对这个选择承担一切后果。包括:如果选择品质好、价格低的产品,不光会节省工作时间,而且他们应该有权利享受到收益(比如说奖金等);如果选择品质可靠但太贵的东西,就会影响个人收益;如果选择价格低但品质有问题的产品,会出错误受处罚或者耗用更长的时间来修正结果;当然,应该没有人选择既贵且品质不好的产品。

综上,基于公立医疗中检验的属性,对于医院和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提供的检验服务无差别收费,是合乎道理的。 不过,过程中要让他们享有相应的选择产品的权利。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技耗分离可以规范收费。如果没有技耗分离,在确定一个检验项目的收费时,会根据耗材成本比例(通常是1/3)确定收费,比如,一个生化项目成本0.2元,收费可能只有1元,但如果成本50元,往往收费150元。

而鉴于实验室对这两个项目的加工过程基本没有差别——都是在一个自动化仪器上操作。如果有了技耗分离,今后收费就会统一成“成本+技术服务费”,因此,这两个项目的收费就分别成了0.2元+X元和50元+X元,如果X被确定为30元,就分别是30.2元和80元。

是的,这看上去更合理,似乎也让人觉得“技耗分离”更合理。

但仔细想来,其实是“在确定不同检验项目的收费时,技耗分离的思路很合理”,而不是“在确定不同医疗机构的收费时,技耗分离很合理“。

同样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有两个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后一个项目,分别用了50元和60元的耗材(试剂),结果前者收费50+X,后者收费60+X,而给消费者的都是有质量保证的相应的结果,这样合理吗?

到这里就基本搞清楚了,技耗分离是不错的方法论,但是,是用在确定不同检测项目收费的,而不是用于确定不同医疗机构收费的。

对此,你有何想法?

来源:河西幕、河南省医保局、IVD从业者网等

-End-

题图 | veer.com

来源|检验医学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分离,收费,产品,检测,项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