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了还会再长?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

2023
02/16

+
分享
评论
淮安瑞济医院
A-
A+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幸运的是,它也被称为“懒癌”,息肉从发生到癌变,一般需要5-15年时间;若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较低。

大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上所有隆起性病变的总称,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在日常体检中,有时报告上会提示有息肉,因平时并未有什么不适感觉,很多人不以为然。

人到中年,竟确诊肠癌

五十多岁的王大叔(化名),怎么也没想到,平时身体健康的自己竟然患上了癌症。

据悉,王大叔是在我院消化内科做胃肠镜检查中发现的,在该次肠镜检查中,发现其肠道内竟有数个息肉,其中一处可清晰见菜花样肿物,病理送检进一步确诊肠癌。 

82081676531940425

23681676531941416

9441676531941756

(现场拍摄:患者肠镜下检查图像)

消化内科吴勇主任解释道:“恶化的肠息肉,是很容易发展成结直肠癌的。但由于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往往不易被发现,多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会被发现。”

息肉切除仍会复发,需定期复查

很多人觉得,要是发现息肉,并且也切掉了,那肯定没问题了。实际上,在临床中息肉切除后又复发的案例还是不在少数的。

吴勇主任表示,年前消化内科还接诊了一位息肉切除又复发的女性患者。

据了解,这位李女士(化名)约在一前出现便血情况,在外院做了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当时就切掉了。

医生叮嘱她要定期复查肠镜,但李女士觉得身体也没出现不舒服,工作又忙,便没有放在心上。

谁知近一个月来又出现便血、腹痛等情况,赶紧到我院检查,果然息肉复发,并且癌变了,幸运的是发现还算及时。

吴勇主任介绍,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或受外部刺激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

而后者(腺瘤性息肉)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其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有相关研究发现,复发患者中绒毛状腺瘤的复发几率比较高,而管状腺瘤的复发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如果患有绒毛状腺瘤类型的长息肉患者,出现复发率的几率相对比较高。

此外,有家族遗传史、吸烟酗酒、患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息肉的大小数量等也可能是复发的因素之一。

多长时间复查合适?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幸运的是,它也被称为“懒癌”,息肉从发生到癌变,一般需要5-15年时间;若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目前,肠镜是结直肠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式,也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消化内科吴勇主任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广大群众建议:

1)如果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2)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3)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4)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绒毛状腺瘤,腺瘤性息肉,大肠息肉,结直肠癌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