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不爱老主治?
你肯定听说过“剩女”吧。
对,就是所谓“剩下来没嫁出去的女人”。这个词汇带着的那种充满歧视性的味道,让人极其反感和不适。
而在医疗圈子里,有一个类似的词语,同样带着那么一丝歧视的意味。
那就是——老主治。
老主治往往指的是评上主治医生超过一定时间(通常是5~10年)却还没评上副高的一类人群。在这个爱给人贴标签的时代,老主治和剩女一样,都是被迫剩下来的一波人。
有“大龄剩女”,也有“千年老主治”。
别人嘴上不说,却在私底下和心底里瞧不起他们。
其实,早年间并没有什么老主治的说法,大家都是到了年龄,资历够了,走走流程,就能评上个副高。
直到,医疗圈的科研大跃进。
博士学位,SCI论文,国自然基金,省部级课题,国家级奖项,评高级职称的条件越来越高。医院卷了起来,医生们也迫不得已跟着卷了起来。
说到这里,我的耳边忍不住响起了宋祖英的那首《越来越好》,只是把歌词换成“卷”就可以了。
“越来越卷,来来来~越来越卷,来来来~”
在这波科研大浪潮的席卷之下,有一波人,无论是科研能力不够也好,还是不屑于买论文、水学位也好,亦或者运气不好没赶上好时候,他们终归是被剩了下来。
“一把年纪,还是主治,呵呵~”你仿佛能听到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和轻蔑的语气。
前两天,我到手术室准备去上台开刀,台下护士们低声聊着天,“太可惜了。”“诶,前途这么光明,人没了。”
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几句,就知道他们在说某位最近不幸离世的年富力强的主任。
“可能是前半生太顺了,老天爷都嫉妒了。”台下护士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啊,那我前面也这么顺,是不是后面也要命不好???”我表示有点担心。
“你副高评上了?”护士扎心地问道。
“没有,还在规培,住院医都不是。”我坦诚相告。
“那你国自然申请上了?”护士又补了一刀。
“没有,申请了两年了,都还没中。”我惭愧不已。
“那你今年留院留下来了?”护士致命一击,我的心已经千疮百孔。
“刚面试,不知道呢。。。。”我心灰意冷。
“那你还敢说你顺?呵呵。”她轻蔑地一笑,给死透的我盖上了白布。
嗟乎哀哉!
当一个手术室的护士都对一个医生的人生充满了标签化的评价和认知,用所谓的职称和国自然来定义一个医生的成功与否,证明这种标签化的定义已经充斥在三甲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高级职称就是比中级职称牛逼。有国自然就是比没国自然的牛逼。”老主治哭倒在办公室里。
不,我想说,不是这样的。
在医院里敲了快10年的病史,换了快10年的药,作为一个资深的老住院规培轮转医,我见过开一个死一个的大主任,也见过开刀又快又安全的主治医。
职称不代表一切,Title不表示所有。
老主治们不是不想要这些,只是他们有自己觉得更重要的东西,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临床和病人,比如家庭和女儿,比如钓鱼和健身,比如诗歌和远方。
他们觉得,这些都比本子和论文重要。
亦或者他们根本不Care。
上次跟一个主治老师聊天,提到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他说起自己有两个儿子。
“诶呦,那你压力大了,要努力赚钱在上海给儿子买房子了。”
“哦,房子么,不需要,家里现在有7套了。够他们分了。”老师淡淡地说道。
我默默地闭上了嘴,继续去敲病历了。原来,家里充裕的资产才是他们不去卷的底气所在。
跟多了老主治,你会逐渐爱上这个群体。
临床拿得出手,他们在临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是上级医生的小棉袄,是下级医生的主心骨,是病人诊疗的中流砥柱。
沉浸在临床工作中,他们往往对病人极为细心,对病情了如指掌。病人看着放心,主任用着舒心。
他们对下级医生充满了关心和爱护,年龄差的不多,让他们更有共同话题。身份也更接近,让他们没有嫌隙。一起吃饭,一起加班,传授知识,放手开刀,让他们更像师徒。
曾经的我看不起那些一篇文章都发不出的老主治们,进了临床,跟了他们之后,看到他们浩如烟海、深不可测临床经验,才发现自己卷出来的SCI简直就是nonsense和bullshit。
《人间世》中主任为离职的老主治医感到可惜
谁当初又不优秀呢?他们曾经也是医学院里的卷王。To 卷 or not to 卷,对于他们而言,也许并不是问题,干一些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明白自己这一生要怎么度过,才是老主治们已然想明白的问题。
写到这里,你的脑子里有没有浮现出某个人的身影呢?
对于老主治们,也许,给予他们应得的评价和地位才是真正尊重他们的方式。
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