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丨高难度子宫肌瘤手术,“海扶刀”用时802秒搞定
近日,34岁的刘女士因检查出子宫肌瘤,到泸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入院治疗。刘女士子宫肌瘤最大处直径达6厘米,严重影响刘女士的生活和生育需求。
由于刘女士不想再次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同时担心手术会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主管医生刘春梅向其介绍了医院新引进的“海扶刀”技术。在充分了解其优势后,刘女士配合医生完成了必要的身体评估,最终确定了“海扶刀”治疗方案。
什么是“海扶刀”:
“海扶刀”(HIFU)技术全称为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海扶刀”是一把无形的刀,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进行聚焦,使焦点处的温度到达60-100℃,对病变组织高温加热使其凝固性坏死,以达到消融切除的效果,且周围的正常组织并无损伤。
“海扶刀”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使用放大镜聚焦阳光点燃纸张,不同的是“海扶刀”的能量来源不是阳光,而是能穿透人体的超声波。
因为刘女士有过两次腹部手术史,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后壁,距离体表较远,所以治疗难度高。既要让超声波精确锁定子宫后壁的肌瘤组织,又必须巧妙地避开治疗瘢痕部位,主刀医生刘春梅在术前定位阶段进行了反复微调,最终确定了最佳辐照部位。
2月6日下午,刘女士接受“海扶刀”治疗,治疗时长103分钟,其中超声辐照时间仅802秒,约13分钟。治疗过程中,刘女士生命体征平稳,医生也不断与刘女士交流,询问其感受。术后,刘女士便可下床活动,皮肤完好无损伤、双下肢无运动及感觉异常。
通过核磁共振检查,确定肌瘤部位已无血流灌注,提示肌瘤已完全灭活。
刘春梅医生告诉刘女士,肌瘤灭活后会逐步被人体组织吸收,3个月后可做好妊娠准备。
本期审稿医师
刘春梅
妇科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生育风险防控学组委员。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复兴医院宫腹腔镜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阴道镜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中心进修学习。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妇产科常见病及疑难病有较高的诊治能力,擅长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炎症的诊治,熟练开展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开腹妇科手术。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取高强度聚焦超声良性肿瘤治疗资格,开展海扶刀在妇科疾病治疗。
声明:本文仅用于大众医学科普传播
-END-
编辑丨姚淮育 责编丨梁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