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角膜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供体角膜短缺成为制约该手术开展的重要因素。
角膜供体的紧缺,使很多角膜盲患者在黑夜中等待,而一种全新的人工合成,角膜有望带来光明。
2月8日,我院眼科主任陈力迅团队,完成江苏省首例,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手术。
我院眼科黄瑾副主任医师介绍,患者李先生今年33岁,角膜变性混浊已有多年。患者10岁开始视力就逐渐模糊,手术前双手举到眼前就只能看到晃动的影子,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切割好的植片(左)和术中(右)
2月8日,由我院眼科黄瑾副主任医师和王林农主任医师主刀,成功对李先生左侧眼角膜进行了板层移植手术,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视力有所提高。患者左眼裸眼视力恢复至0.1,已经于12日康复出院。
出院
黄瑾介绍,角膜盲是我国第二位致盲性眼病,角膜移植手术是主要的复明方法。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多次角膜移植失败、严重眼烧伤等终末期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方法。由于我国一直缺乏商品化的人工角膜产品供临床使用,这部分角膜盲几乎成为眼科复明的“绝症”。
手术中使用的人工合成角膜由重组Ⅲ型人胶原蛋白制成,植入后可以形成一个组织支架,有利于患者自身的基质细胞迁移其中,以达到自然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功能。“人工合成角膜的主要优势是透明性更强、排斥反应更少,有助于缓解角膜库供体的不足。”黄瑾介绍,人工合成角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度、生物学和免疫学惰性,不会发生同种异体或者异种角膜替代品潜在的排异反应,临床使用更加安全。
据了解,世界上超过1000万人的眼盲是由角膜病引起,为导致眼盲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白内障。角膜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角膜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供体角膜短缺成为制约该手术开展的重要因素。
该角膜供体材料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生物合成角膜产品。人工合成角膜移植的开发和利用,有望在未来缓解了角膜移植的供体缺乏问题。我院开展的该项手术目前为江苏首例,全国第4例。
但是目前,人工合成角膜手术只能针对未累及全层的角膜病变进行移植,如果是全层角膜病变,仍然需要使用人体捐献的角膜。专家提醒,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有严格的适应症,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之中,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产品能弥补中国人供体角膜严重缺乏的现状,为更多的角膜病患者带来光明。
本期专家简介
陈力迅
眼科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常委,江苏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视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眼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协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外伤学组委员。曾赴奥地利、法国、美国等国访问学习进修。在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和眼外伤的诊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王林农
眼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江苏省干眼康复学组组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常务委员,江苏省防盲指导组成员,南京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名誉主任委员。擅长角膜病、青光眼和眼底病诊治。
黄瑾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眼表病学组委员。开展共焦激光显微镜诊断各类角膜病。擅长角膜病和疑难病诊治。
稿源 | 学习强国、现代快报
编辑 | 刘春兴 章琛
审核 | 孙忠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