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引起广泛热议的,除“狂飙”、“chat GPT"外,当属各地大厂浩浩荡荡的“裁员”行动。
▍ 来源: 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01
业绩承压,
百特裁员3000人
2023年初引起广泛热议的,除“狂飙”、“chat GPT"外,当属各地大厂浩浩荡荡的“裁员”行动。
2月9日,据路透社消息,全球顶级械企百特预测 2023 年利润远低于华尔街预期,并表示将裁去至多 5% 的员工。
最新的年度监管文件显示,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百特在全球拥有约 60,000 名员工,按比例测算,本次裁员数量将多达3000人。
受天价罚单、一级召回以及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短缺等问题影响,这家昔日雄霸一方的械企巨头过得并不容易。
回望去年仅1年的时间,百特市值一路狂跌,从4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37亿)跳水至当前的206亿(约合人民币1407亿元),市值蒸发1530亿,已至近7年的最低点。
百特方面表示,为了应对在过去两年中经历的重大宏观经济挑战,公司正在执行一项成本削减计划,预计将在 2023 年期间节省总计超过 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
由此看来,此番大裁员对百特而言只是开始,“降本”或将伴随其整个2023年。
02
裁员元年?
大批械企“断臂求生”
实际上,百特的阵痛并非个例。
据全球科技公司裁员情况跟踪表显示,各行业裁员步伐进入加速阶段。截止 23 年 1 月前 6 天,裁员公司暴增,甚至有资本大佬说,当前全世界正爆发疫情以来最为严重的裁员。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
2022年美国科技企业的裁员人数就已经高达10万多人,2023年刚过去的仅1个多月时间里,个别行业裁员数量已经赶超前三年总和。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
而在裁员公司的全行业分布中,医疗行业高居前十,大洋彼岸的械企已批量急速进入了“降本增效”和“大洗牌”时代。
0 1 节省开支 断臂求生
在加入裁员大军的诸多械企中,以减少人工成本、缓解企业经济压力为目的的“经济型裁员”较为常见。
类似于百特,百年械企巨头3M公司2022Q4财务业绩亦未能达到每股收益预计目标。1月24日,公司宣布,将裁减2500个制造业岗位,占到其员工总数的2.6%,以应对持续的经济困境。
无独有偶,2022年11月9日,西门子医疗发布了2022年财年第四季度业绩,并在财报中表示计划缩减重组其诊断测试部门。称其将承诺从其2025年起实现“更精简的组织和足迹”,每年节约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以应对供应链成本、设备短缺和通货膨胀的增加,以及持续的COVID-19封锁造成的收入损失。
此外,由于未能赶在里程碑时间顺利在美推出其 SurVeil 药物洗脱球囊从而顺利得到资金,顶级械企雅培的合作伙伴Surmodics宣布重组计划,其中包括削减13%的员工。公司还表示该计划将节省约1000万到1100万美元,用于此后半年(截止9月31日)的公司财政。
号称“达芬奇终结者”的泰坦医疗近日为了削减成本,再度解雇40名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的72%,尽管曾获美敦力“三顾”,但依旧没能挽救现实。
同“老牌械企”或有“贵人相助”的公司不同,像Otonomy这样业务模块相对单一的械企,风暴来临时结局往往更为惨痛,近日直接裁去所有员工,宣告破产出局。
0 2 削减业务 腾笼换鸟
除去“经济型裁员”,为适应企业业务和组织机构的重组、分立、撤销,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目的的“结构型裁员”也是本次裁员大潮中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选择“轻装前行”的械企屡见不鲜,单在2022年一年中,美敦力、GE等龙头械企皆宣布拆分,而业务调整势必影响企业的用人规划。
据外媒Fierce Biotech报道,赛默飞世尔宣布解雇 230 名员工,理由是 COVID 测试需求急剧下降,该公司报告去年该部门的销售额为 31.1 亿美元,仅为上一年 92.3 亿美元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也并非近年赛默飞的首次裁员,本次才去的工作岗位都在圣地亚哥县,据了解,此前赛默飞世尔正在加州其他地方结束上一轮与 COVID 相关的裁员。11 月中旬向该州提交的另一份 WARN 通知详细说明了总共 95 次裁员,几乎平均分配在普莱森顿和南旧金山的工厂。
类似的还有Axcella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正在裁员 85%,原因系公司在业务调整,决定放弃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项目,并将剩余资源集中在推动候选人作为长期COVID 治疗。
03
困局持续,
拆“东墙”难补“西墙”
值得一提的是,裁员浪潮席卷的并非只有医疗行业。
前全世界首富贝佐斯的公司亚马逊集团最近突然爆出要一口气裁掉17000多名员工,雅虎官宣年底前将裁员20%以上,苹果、微软、谷歌这些知名的美国企业也都相继爆出裁员计划。
受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短缺问题影响,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输成本接连上涨,美国这边天翻地覆,其他国家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日本、韩国、英国这些大国的失业率皆创下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历史新高,此外,根据权威数据,最近全球上千家大企业都在宣布裁员。
2022年8月,掌舵飞利浦11年的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下台, 呼吸机设备召回负责人雅各布斯(Roy Jakobs)继任CEO,依旧没能挽回局面。
从去年10月裁去4000人,到今年1月底宣布再裁6000人,飞利浦在裁员路上越走越远,然而围绕飞利浦的系列问题仍在继续。
盘踞在全行业的阴云何日能散去?
实际上,美联储加息、全球产能过剩两大因素正在成为高悬在裁员潮上的两大利剑,然而手握两大利剑者并非是“疫情”,而是全球经济的“命运线”——康波周期。
(图片来源:钛媒体APP)
而这一周期的具体节点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预见的是,衰退期、萧条期过后,便是回升期和繁荣期,借用雪莱《西风颂》里的一句诗: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大批裁员并非“最优解”,也难解决根本问题,实乃无奈之举,周期转好前努力“活下去”,构筑护城河、人尽其用,才是当前械企解困的不二法则。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