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观察鼻罩导气管在胃镜检查麻醉期间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
魏威 苏凯高学 薛富善 田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50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12):1277-1281.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0225‑00695
基金项目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100052637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旨在比较鼻导管与鼻罩导气管在胃镜检查麻醉中对患者缺氧情况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拟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鼻导管组(NC组)和鼻罩导气管组(NMA组),每组100例。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 BMI 18~30 kg/m2。排除标准:① 孕期或哺乳期;② 鼻塞或鼻、咽、口腔内急性炎症;③ 胃镜检查操作下实施息肉切除等治疗;④ 胃镜检查时长>1 h;⑤ 合并严重心肺疾病;⑥ 急诊及有误吸风险。NC组14例、NMA组6例因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由检查改为息肉切除治疗被排除,最终纳入患者180例,其中NC组86例、NMA组94例。
所有患者就诊前均进行麻醉评估,排除有麻醉禁忌或高风险的患者。麻醉医师事先将监护仪和麻醉机调试至待用状态,抽取舒芬太尼和异丙酚待用,按患者分组准备鼻导管(一次性使用鼻氧管)和鼻罩导气管,同时准备面罩和气管插管等相应工具备用。操作者已有50例以上的鼻罩导气管使用经验。
1.2 患者准备
所有患者入胃镜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ECG、无创袖带血压、指端SpO2。待患者平静后,记录各项监测数值作为静息基础值。NC组佩戴鼻导管,鼻导管与麻醉机单独供氧端口连接;NMA组佩戴鼻罩导气管并与麻醉机呼吸回路相连。新鲜氧流量均调至6 L/min,吸纯氧3 min后嘱患者咬胃镜咬口并左侧卧位。首先根据体重预选鼻罩型号(30~50 kg选小号,50~70 kg选中号,70~100 kg选大号),再根据鼻塞与鼻孔的匹配程度调整型号(鼻塞插入鼻孔1/3~2/3深度,鼻塞的宽度接近鼻翼宽度说明鼻罩型号合适;鼻塞全部插入鼻孔,鼻塞的宽度显著小于鼻翼宽度说明鼻罩偏小,应换更大型号;鼻塞插入鼻孔不到1/3深度,鼻塞的宽度显著大于鼻翼宽度说明鼻罩偏大,应换更小型号)。
1.3 麻醉诱导与维持
麻醉诱导时,首先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05 μg/kg。3 min后,于60 s内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 2 mg/kg。待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到1分时,嘱胃镜医师开始胃镜检查操作。术中根据患者反应间断追加异丙酚0.5 mg·kg−1·次−1,维持OAA/S评分在1~2分。术中不使用任何苯二氮 类药物。
1.4 术中干预措施
若术中发生低氧血症(SpO2<90%),则依序通过下列方法进行干预:① 托举患者下颌(托举患者下颌的具体方法为麻醉医师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抬举患者下颌角,同时用双手的拇指和示指关闭患者口部);② 拔除胃镜并进行面罩正压通气;③ 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1.5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BMI、ASA分级、是否合并心肺疾病、是否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胃镜检查操作时长和异丙酚用量。
记录术中轻中度低氧血症(75%<spo2<90%< span="">)、严重低氧血症(SpO2≤75%)的发生率及低氧血症总发生率,记录术中最低SpO2,需要进行干预(托下颌、面罩通气、气管插管)的比例及不良事件(鼻干、喉痉挛、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苏醒延迟、恶心、躁动)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患者一般资料、胃镜检查操作时长和异丙酚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合并心肺疾病、合并OSAS、胃镜检查操作时长、异丙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最低SpO2及干预措施比较
NMA组轻中度低氧血症发生率、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低氧血症总发生率、托下颌比例、需要进行干预总比例均低于NC组(P<0.05),最低SpO2高于NC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鼻干、喉痉挛、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苏醒延迟、恶心、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中NMA组轻中度低氧血症发生率、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低氧血症总发生率均低于NC组,提示鼻罩导气管比鼻导管更能为胃镜检查患者提供充足的氧合。NC组6例发生严重低氧血症,NMA组未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证实了鼻罩导气管在胃镜检查麻醉中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NMA组发生率较低,而两组患者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差异是来自所用气道工具本身。
本研究中NC组轻中度低氧血症和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7.2%和7.0%,而NMA组分别为21.3%和0,即鼻罩导气管不仅有效降低了轻中度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且完全防止了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从低氧血症发生的严重程度上看,NMA组最低SpO2高于NC组,托下颌比例低于NC组;NC组有1例需要撤出胃镜进行面罩通气,NMA组未发生该情况。此结果提示,虽然鼻导管和鼻罩导气管均不能完全阻止低氧血症的发生,但鼻罩导气管可以很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氧合。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鼻罩导气管的通道更宽阔,位置更固定,能为患者提供的FiO2更高。国外研究发现,在氧流量1~6 L/min时,鼻导管提供24%~50%的FiO2。本研究中鼻罩导气管均可使FiO2达到90%,即使患者发生中枢性呼吸抑制或外周性气道梗阻,其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也较轻。
本研究两组患者舒适性体验和胃镜检查操作者体验良好,都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轻度不良反应为心动过速和术后恶心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罩导气管是一种新型气道工具,本研究中胃镜检查医师均为首次接触,但并没有因此给胃镜检查操作带来障碍。
在胃镜检查麻醉过程中,与常规鼻导管相比,鼻罩导气管能够预防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降低轻中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减少对气道操作的需求,提高了胃镜检查麻醉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