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自行消失或许和NK细胞有关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病例:
73岁的“老烟枪”癌症自行消失一位73岁的“老烟枪”(抽烟抽了50多年)由于呼吸困难到医院看诊,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下叶有一个3.2*2.5cm的肿块,PET-CT提示代谢增高,同时纵膈有一些可疑转移的淋巴结。CT引导下做了左肺肿块的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肺鳞癌,免疫组化也比较典型(病理报告后来又经过多个专家的会诊,确认没有误诊,的确是肺鳞癌)。
一开始的PET-CT和病理图片50多年的吸烟史、有呼吸困难的症状、CT做了、PET-CT做了、穿刺活检也做了、病理检查也确认了,这个老爷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晚期的左肺鳞癌患者。接下来就该讨论治疗了,由于这个病人纵膈还有可疑的淋巴结转移,外科大夫和放疗科大夫争论了一番(如果确定纵膈没有淋巴结转移,那就应该首选手术;如果有转移,可以考虑同步放化疗),决定要为老爷子安排纵膈镜取活检,彻底搞明白纵膈淋巴结有没有转移。
纵膈镜毕竟是一个微创的小小手术,肯定要抽血化验、做肺功能等各种准备,还要等待床位等,结果一拖两拖,10周就过去了(你没看错,国外也和国内一样,不是确诊以后马上就可以治疗了,大医院也要排队等,而且等待时间也很长,10周就是两个半月)。在真正做纵膈镜之前,主管医生又复查了一个胸部CT,毕竟都两个多月过去了,结果发现:未经任何抗癌治疗的情况下,老爷子的肿瘤缩小了,从原来的3.2cm缩小到2.2cm。
这下子,主管医生和病人一家都非常困惑,仔细追问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起居、治疗情况等等,的确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经过反复商量,同时考虑老爷子已经73岁,病人和家属决定暂时就不治疗了,再观察观察。此后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CT,每次肿瘤都比上一次缩小,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肿瘤基本完全消失了,截至目前,老爷子还健康生活着。
癌症患者的自愈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并不是没有可能。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种特殊媒介。像所有的白细胞一样,自然杀伤细胞也在生物体内不断巡弋,搜寻细菌、病毒或是新的癌细胞。不过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需要事先暴露在病原之下,才能识别病原并与之战斗,而NK细胞无需提前引入抗原即可激活。只要它们发现敌人,就会立即围住入侵者,并奋力将自己的细胞膜贴上癌细胞的细胞膜。一旦贴上,NK细胞就会将其内部的武器系统瞄准目标,就像坦克的炮塔一样,武器系统内装有细胞泡,泡内充满毒素。细胞泡接触到癌细胞表面后,会释放NK细胞的化学弹药——穿孔素和颗粒酶——渗透过癌细胞的细胞膜。
小圆或小环状的穿孔素分子会聚集成管状,形成一条可供颗粒酶穿过癌细胞细胞膜的通道。颗粒酶会在癌细胞的核内激活预先设定的自我摧毁机制。这就像是杀伤细胞给癌细胞下了一道命令,一道不容违抗、只能遵守的自杀命令。遵照指示,癌细胞的细胞核碎裂,致使癌细胞土崩瓦解。癌细胞萎缩后的尸体随后会被巨噬细胞吸收,巨噬细胞就像是免疫系统的清洁工,总是紧随在NK细胞之后。人类的NK细胞也能杀死各种癌细胞,尤其是肉瘤细胞,以及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细胞。
另外,一项为期12年、针对77名患乳腺癌妇女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了NK细胞对癌症康复有多么重要。
首先,实验人员在每位妇女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时取一份肿瘤样本,将此样本与她们各自的NK细胞一同培养。有些患者的NK细胞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就好像这些细胞的自然活力已经神秘地消失殆尽。相反,其他患者的NK细胞则能很好地完成清扫工作,这表明她们的免疫系统是活跃的。12年后,当研究结束时,那些在实验室条件下NK细胞没有反应的患者中,有近一半(47%)去世了。另一方面,在显微镜下免疫系统为活跃状态的患者中,有95%的人还活着。
参考文献
1. Voskoboinik, I., and J. A. Trapani, “Addressing the Mysteries of Perforin Function,” Immunology and Cell Biology 84 (2006): 66-71.
2. Whiteside, T., and R. B. Herberma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Lymphocyte-Activated Killer Cells,” Immunology and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0 (1990): 663-704.3. Head, J. F., F. Wang, R. L. Elliott, et al., “Assessment of Immunologic Competence and Host Reactivity Against Tumor Antigen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rognostic Value and Rationale of Immunotherapy Development,”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690 (1993): 340-42.
*我们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