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基本上“结束”了,有两个奇怪现象,让人怎么想也想不通
从2022年12月初全国放开至今,我们已经经历了放开后的疫情高峰期。这段时间大家悉数“阳过”,全国的感染率也超过90%,这意味着战胜疫情最后的号角已经吹响。
回想2020年初的武汉,我们与新冠疫情已经共存三年。这三年中大大小小的疫情频发,大家似乎也逐渐适应了疫情时代。但惊喜的是如今新冠疫情基本上“结束”了,但也有两个奇怪的现象令人怎么都想不通。那么到底是哪两种现象呢?
一、竟然有些人没有“阳”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身边的人都陆续“阳过”,但总有那么一两个至今没有“阳”。这类人也通常被大家称之为“天选之子”,似乎是被疫情放过的“上天的宠儿”。难道他们身上有天生的抗体?亦或许免疫力超群?
其实并不是如此,而是他们或许已经“阳过”,只是没有明显症状。新冠疫情在每个人身上的症状表现情况是不尽相同的,这和我们的体质与基因都有关系。越是自身免疫力强、体质好,感染后的症状越可能不那么严重。
相比于大多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来说,老年人在全面放开后遭遇了“层层阻击”。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免疫力也会下降,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老年人会“防不胜防”,甚至不少老年人在这期间失去了生命。
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官方数据:从去年12月初到一月中旬,国家因新冠病毒去世的老年人有59936人。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还有一些老年人被家里人保护得很好,至今没有“阳过”。对于这种情况,国家相关发言人也在2月9日发表了言论:“那些还没有阳过的人很可能不会再阳了。”这可能是全国放开以来大家听到过最令人惊喜的信息。
其实病毒在经过近两个月的传播和变异后,其毒性已经逐渐减小。目前环境中的病毒残留量也很少,这些病毒不会再引发新一轮的疫情,没有阳过的人感染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始终没有“阳”的原因。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的“天之骄子”,而是和科学的防护与身体免疫力有关。
二、竟然有些人“阳”了一天就好了
在全国放开的前两周,绝大多数人都赶上了第一批的“羊群”,一时间大街上人迹罕至,似乎梦回2020。大家要么是在家中“躲羊群”,要么是“阳”在家里,更有不少了经历了“水泥封鼻”、“小刀刺嗓”等痛苦的阶段。
但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仅发烧了一天,第二天就活蹦乱跳。这让很多人觉得可能是感染的毒株不同,而这类人的毒株也被大多人称之为“优质毒株”。其实在新冠病毒的毒株分类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优质株”与“劣质株”。
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与感冒症状相似,或比感冒症状较重。但是每个人承受的疼痛的能力是不同的,并且因自身身体素质不同感染后的症状也会不尽相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阳过一天后就能活蹦乱跳,有些人则是一个星期都卧病在床。
对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只要按照正确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比如38.5度以下尽可能使用物理降温,38.5度以上再吃药降温。同时多喝热水、多补充维生素C,这都能减轻感染后的症状。
三、“阳过”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阳过”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反而我们更应注意阳过的后遗症。很多人在阳过之后嗅觉、味觉都出现了失灵的状况,闻不出饭香更品不出饭香。吃饭没有味道,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
这属于正常情况,相关专家表示:“阳过后的味觉失灵将持续一周到一个月。”只要失灵时长在此期间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味觉失灵那么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检查。
还有一些人阳过后咳嗽不止,大家都被网络上所流传的“白肺”吓到了,生怕自己患上了白肺。一时间“羊群”一股脑地涌进了医院。其实这不仅会加重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更会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阳过后咳嗽一到两周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咳嗽剧烈且出现了呼吸不畅的情况,那就应该及时就医了。可以到医院拍片子检查是否有白肺,然后根据医嘱积极配合和治疗。
绝大部分人在感染之后都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大家切勿病急乱投医。放开不意味着躺平,感染后更不可以躺平。阳过之后积极锻炼、提高免疫力,这才是大家最应该做到的。
结语:
三年疫情带给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变化,这期间有感动有失落。经历了痛苦的病毒感染,新冠疫情的也将逐渐离我们远去,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迎来无疫情时代。以上两个奇怪现象大家不必过分担心与关注,在疫情来临时积极治疗,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正确的选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