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门诊品牌打造:“技术一般”的医生也能成为受欢迎的名医

2023-02-12 11:17

在实行DIP/DRGs付费的情况下,医生品牌很重要,还像按项目付费时代去管理医院,是会吃大亏的。

由于我们是医院管理咨询师、培训师,去过的医院多,见识过的医生也很多。就发现,有一类医生在医院内部的评价只能说一般,但在老百姓那里却口碑良好,找他看病的人很多。

某医院有个张神医,就是这样子的——

他是一名综合内科门诊医生,只要他坐诊,病人总是排长队,当地人称他为“张神医”。但在医院内部,大家却不以为然,觉得他的技术一般,只是“会忽悠”。

我的同事金圣又在那家医院讲课,听了他的故事,就专程去观摩他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张医生严格执行一患一诊室,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在他给患者看病的时候,不会有旁人围观。

患者进入诊室,张医生会和他打个招呼。如果是不熟悉的首诊患者,张医生一般是看着他进来,点点头,微笑一下。如果是熟人(他有很多老病号),张医生会站起来,说一声“来了”,或“请坐”,顺手把门关上。

坐下之后,问诊、查体都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比别的医生更细致些。

最关键的来了,当张医生看诊完一个患者,让他去交费,或取药,或做辅检时,张医生会站起来,送他出去。在诊室外,他还会叮嘱几句。而且,这种叮嘱是小声的(也是保护隐私嘛),贴着患者耳朵说的。张医生也帮患者指一下路,告诉他怎么走,怎么做,找谁。

送走了患者,张医生有时会对门口等待的患者说,“唉呀,不好意思,我看病比较慢。我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如果你们等不及的话,可以挂别人的号。”这时,那些等待的患者总是说,“张医生,我们不着急。”

当患者的辅检结果出来了,他可以敲一下门。张医生出来,对他说,“你先坐在这里,大约等五分钟,我就把里面的病人看完了。到时我再叫你进来。”

在张医生的诊室前贴着这样的告示,同时,经常找他看病的人也知道这个程序。这既不会打扰到里面正在看病的患者,又不会因插队而让等待的患者不高兴。

看到没,这就是我所说的“服务型名医”。像皮肤科、儿科、中医科、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等医生,可以选择这个定位,这样一个成长路径。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技术型名医”,像外科、五官科、疼痛科、介入科、妇产科、内镜室等医生,可以选择这个定位。

45711676171668609

当然,这中间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心内科、妇产科,技术与服务都非常重要,需要内外兼修。

“服务型名医”要训练自己的亲和力,勤快,热情,积极主动,关心病患,不怕烦、不怕累,一点点地积累在百姓中的口碑。当然了,技术也不能落下,在本地区同类医生中要达到中上水平。大家都清楚,很多病是看不好的,或者说,找谁看都一样的疗法,这时,谁的服务好就非常重要了。

其实,无论是门诊医生还是住院医生,都要想办法成为一个名医,在当地树立自己的口碑,培育自己的“粉丝”与忠实客户。一个科室有一两个名医,这个科室就带动起来了。门诊部主任、医务科长要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才行。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张神医也在无意中解决了辅检结果出来后,怎样找门诊医生看才好的问题。

我国医院在门诊流程中存在的一个BUG,那就是,当辅检结果出来了,患者赶紧拿过去,找原来的门诊医生看,以判断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通常,他直接走进诊室,交给门诊医生,哪怕这个医生正在给别的患者看病。也可能,他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诊室,一看到里面的患者出来了,他马上就进去。

这时候,三类人的体验都不好,首先是他自己闯进去,觉得过意不去,医生也只是匆匆看几眼就打发了他;其次,正在就诊的患者体验不好,因为他被打扰到了,隐私被冒犯;再次,后面等待的患者也体验不好,因为觉得有人插队。

普通医院可以学习一下张神医的做法,让他在门外等,并让其他人知道他为什么有优先权。

如果诊室外有分诊护士与叫号系统,可以让拿到辅检结果的患者插进正在等待的患者,到时仍叫号,让他先进去。

关于如何做好服务,如何扩大门诊量、提高门诊收入占比,我在健康界上传了课程,也写了很多文章,可以参考一下。在实行DIP/DRGs付费的情况下,医生品牌很重要,还像按项目付费时代去管理医院,是会吃大亏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门诊,名医,品牌,打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