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学生,不要只知道埋怨上级不给机会,却看不到自己的眼高手低!

2023-02-12 15:06

与所有在医学之路上蹒跚着、挣扎着艰难前行的同道共勉!

很多人碰到问题,遇到不顺时都习惯于先埋怨。

埋怨是一种零成本的宣泄方式,把问题的症结,把事情的不顺全部归结于环境,归咎于他人,求得内心的安慰;然而,埋怨也是一种零进步的应对之道,除了传播负能量,博取廉价的同情,本身不解决任何问题!

医学生,从大学院校出来,头顶名校毕业或研究生的光环,习惯了鲜花和掌声,进入临床后,想独立诊治病人或主刀手术没机会,天天从事临床琐事不说,还不时遭受上级医生的批评,甚至护理姐妹也对自己指手划脚,感觉极不适应,很容易滋生埋怨情绪。

十八年前,我博士研究生毕业,来到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那时,博士研究生还是非常稀少,全院拥有博士文凭的医生加起来不超过两个巴掌。而且,当年我也非常努力,到了医院之后的第二年就申请了一个国自然,印象中,那是我们医院的第二个国自然;在第一个国自然结题后的第二年,又申请了一个国自然,好像也是我们医院第一位同时申请了两个国自然的医生。

可是,那又怎么样?

在到医院的头几年,我还不是天天写病历,收病人,换药、拔管、记病程、办出院,天天早上七点半到科室忙到晚上十点过才回家?

想上手术,病房里一屁股的事情没做完,根本没时间,即使上手术,也是当二助、三助,只有拉钩、剪线、拿吸引器的份;想写文章,一天的精力全部耗在问病史、写病历、和家属谈话、及各种临床琐碎上,下班后电视都不想开,打开电脑对着屏幕也只想打瞌睡,写什么文章?

那时的我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心里充满了委屈和不平,感觉满腹的才华没有用武之地,感觉全身的力气没用在该用的地方。

但是,医学生的成长和人生的成长一样,我们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那些年的临床生活虽然辛苦,却磨砺了心智,也为日后的独当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生要从临床小白蝶变为临床专家,需要提高的不只是诊疗技术,还有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以及与病人沟通、与同事相处,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荆棘和坎坷,除了个别有贵人相助的幸运儿,极少有人是一路坦途的。(医生,谁不是在羞辱中一天天长大?)

当身处逆境的时候,是止步于口头上的抱怨,从此萎靡不振,沦为平庸,还是化抱怨为动力,奋发图强,在逆境中破茧涅槃,完全取决于自己!

马云曾经说过,成功的人士从来不抱怨,只审视、检查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抱怨总是受冷落没机会的时候,有没有反省过自己,是不是哪方面能力不足?当我们抱怨总是郁郁寡欢不得志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自省,是不是哪方面关系没有处好?

医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眼高手低!

自以为读了数十年书,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烂熟于心;自以为读了很多文献,看了很多手术演示,别人会的那些东西那自己也会。

殊不知,理论和实践虽然是紧密联系的概念,中间却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看和做完全是两码事,别人演示时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动作,自己做的时候,却总是不得要领,别扭得要命。

我自己是从临床中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特别能理解医学生的痛苦和内心的渴望,所以,我非常希望给年轻人机会。

可是,年轻人想要机会可以,首先要证明自己能行,或者让我相信,值得这个机会。

当医生,不能自己从来没打过针,也没在自己身上实践过,就拿起针管往病人身扎。

临床医疗和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不管是药物还是手术,我们所有的诊疗或者处置都是在人体身上试验,如果治疗失当或处置不周,将会危及到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所以,机会虽然是上级医生允诺的,实际上却是病人给的!

我们在病人身上动刀前,一定要熟悉该怎么拿刀,从哪儿切,切多长多深,出血了怎么办,可以允许有小的失误,但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不会才想要练习的机会,要是什么都会,也就不稀罕这样的机会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完全会和完全不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病人,当一个完全不会的医学生在你身上动刀,你会答应吗?

其实,现在有很多学习的渠道,除了书本知识和手术时上级医生的言传身教,还可以观看手术演示,向专业论坛、微信群里的各位专家请教,关键看自己是不是想学。

想学的人,会得越多的人,机会越多!

曾经有个直肠癌行低位保肛和预防性回肠造瘘的病人出现肠梗阻,我判断是患者腹壁肌肉痉挛和肠壁水肿引起的出口型梗阻,让团队的小伙伴在造瘘口里放置一根肛管,把肠腔的东西引流出来。

有位医生先去,肛管放了半天放不进去。放不进去,意味着梗阻无法缓解,那就需要做手术。我让另一位年资稍高的医生再去,试了几下,肛管放进去了,肠腔的液体喷涌而出,患者的腹胀迅速缓解。

还有一次遇到一个回肠造瘘口脱垂,肠管嵌顿的病人,脱垂的肠管卡在那儿已经淤血了,一位医生用手法尝试半天无法复位,认为需要马上手术。恰好当时还有另外一位医生在场,让患者仰卧位,蜷腿放松腹肌,用盐水纱布按着脱垂的肠管慢慢揉,慢慢揉,还纳进去了,避免了一次急诊手术。

不同的医生,临床诊疗水平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的诊疗水平必然带来不同的临床结局。

我们在羡慕别人有机会而自己没有机会,羡慕上级医生重用他人而忽视自己时,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埋怨,而是审视自己!

停止埋怨,就是进步的开始;审视自己,补足短板,才能日臻完善和强大。

当我们完善、强大了,也就不用再担心没有机会,因为,机会它会自动送上门!

与所有在医学之路上蹒跚着、挣扎着艰难前行的同道共勉!

(原创文章,春哥出品,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学生,肛管,肠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