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支付改革要推,门诊诊疗模式的创新也要做,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嘛!
在DRGs/DIP付费时代,医院必须尽快地把门诊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提升到50%以上。对院长来说,对全体医院职工来说,这都是一个紧急而重要的事。在上传到健康界的门诊课程之中,我讲到要提高门诊效率,其中一个措施是“摸索更先进的门诊模式”。现在,我把相关文字内容放上来,供院领导及门诊办主任参考。
一、南总医院:大专科专病模式
南京军区总医院肾病研究所的实力非常强,其门诊经历了“普通门诊”到“专科专家门诊”再到“专病专家门诊”的演化。
首先,肾脏病专科门诊部在建筑结构、候诊厅、诊室与检查室的分布设计上以人性化设计思路为主,体现“一站式”服务理念。根据肾脏病病种复杂和本身的诊治特点,设有候诊大厅、初诊诊室、专病诊室和院士诊室。
然后,基于医院的技术积累与诊治体系,把肾脏病科细分为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等18种专病门诊。
病人来治疗肾病,先在候诊大厅挂号,然后到初诊诊室就诊,那里有初诊医师负责询问病情、写病历和开常规检查单,有了初步检查结果后,出诊专家及责任专家在专病诊室对其病情进行集体会诊,最后由责任专家为其制定诊治方案。
来这里的患者多为慢性病,需长期治疗。为保证诊治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该所为每位患者的诊断治疗制定出长远规划,建立长期随访系统。通过电脑网络系统为每个病人建立一个数据库,长期保存所有就诊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患者复诊时可以提前预约,来到医院后直接到专病门诊。只要报出病案号,医生就可以从电脑上的数据库里调出他以前就诊的所有资料。
这种模式让患者能见到真专家,得到有针对性的持续诊疗服务,和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就医体验好,忠诚度高。也让医生找到了自己的专业与主攻方向,通过不断积累随访资料和专病诊疗经验,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华西医院与之有相似之处,以“病”为中心优化门诊布局,打破以治疗手段为划分标准的内、外科空间布局模式,把系统疾病相关专科诊室组合在一起。实践中,他们把肾脏内科和泌尿外、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肺外科和呼吸科等的诊断空间,集结在相邻、相近的地方,以方便门诊医生会诊,减少病人流动过多或辩识混乱。
与之相应的,还有一种不断细分的专病模式,设了疼痛门诊、脂肪肝门诊、脑瘫门诊、移植门诊、不育不孕门诊、高血压门诊、腹腔镜门诊、男科门诊、药物咨询门诊、司法鉴定门诊、造口门诊,甚至还有戒烟门诊、疤痕门诊、睡眠门诊、脱发门诊,等等。如此专业地细化,以致于医生们开玩笑说,以后说不定有“左耳科”、“右耳科”。
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预约、全科与费用包干
这是一家神奇的医院,它的很多做法就是针对国内医疗界的弊端而设计的。我知道绝大数医院学习不了,但了解之后会受启发的。
1、先全科后专科
当前的三甲医院无论大病小病都看,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引领医疗技术、解除疑难杂症方面的作用。而中小型医院的专家也是什么病都看,造成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反而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
港大深圳医院通过“先全科、后专科”,是希望让小病、常见病患者在全科门诊完成诊疗,先由全科医生做全面检查,做出基本判断。如果需要专科医生则再转介到相应的专科进行进一步的诊疗。专科治疗稳定的患者,后期由全科医生跟进治疗。
实践证明,85%的病症都能通过全科医生解决,全科医生判断后转入相应专科的也为病人节省了大量的就医时间,且更具针对性。这种就诊模式一改目前公立医院“大医生忙于看小病”的优质医疗资源浪费现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从事医教研,提升技术水平。
2、全预约
为了保证医生与病人有充分的沟通时间,充分保证医疗效果,港大深圳医院从一开始就实行完全的预约挂号看病制度。
刚开始,很多病人因为没有预约,直接到医院就诊而不得,还产生过很强烈的反弹,甚至现场闹事。港大深圳医院只好也入乡随俗,开通了现场预约服务,但仍然坚持预约诊疗,如果现场约不到,仍然无法就诊。
预约的好处大家都清楚,不用等,不用挤,医院里不会闹哄哄的,到时间再去省心省时。目前,深圳各大公立医院也已经普遍推行预约诊疗,只是普通医院还保留了部分号源供没有预约的病人挂号使用。
3、团队医疗,均质服务
别找熟人,别指定医生,别指望你会被区别对待。到了港大深圳医院,你无法指定医生为你看病,而是医院根据你所患者的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安排的。
而且,人家实行的团队医疗,不是哪一个医生为你服务(所以你找熟人也没必要),而是一个专家团队为你服务。无论什么层级的医生,背后都有强大的支撑。门诊医生碰到疑难杂症,随时有可能告诉你:“是否介意我请几位层级更高的专家一起会诊一下你的病情?”
这意味着,不管你是农民还是大官,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豪,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光是平等这一条,就让人感到很爽!
4、打包收费
按常理,你的病重一些,收你的钱就多一些;如果你的病很轻,收的钱就很少。
这看似天经地义的一个做法,在港大深圳医院却反过来了。一人次的全科门诊200元,项目包括挂号、诊金、常规检验和检查项目、七天内基本药物、非严重伤口的清理与包扎等,其中基本检查包括X光拍片、血常规等检查。
刚开始,深圳卫健局觉得这个费用太高了,硬是降到了130元。后来执行一段时间,发现亏得厉害,只好又回到200元。
老百姓可能会说,“就是开点药,医生说几句话,也没做什么检查,这也太贵了。”
是挺贵的,但是好处也挺大:医生不会乱开药,也不会乱开检查,他只会根据你的病情做决策,绝无私心杂念。
老百姓逐渐明白这个道理了,现在港大深圳医院一天的门诊量将近一万,已与其他三甲医院齐平。
关于门诊流程的重组与优化,在此我提供了两家大医院的案例。对我国占主体的县区级医院来说,没条件照搬。但是,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事物存在,对自家医院改进门诊工作总是有帮助的。DRG/DIP支付改革要推,门诊诊疗模式的创新也要做,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