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这里有八种引流管固定方法, 固定得结实又漂亮!
在我们每天的护理工作中都要对病人携带的各种管路进行管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作为治疗、病情观察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常被称为“生命的管道”。说到这里,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实习时第一次接触病人身上的胃管、引流管、尿管、输液管路时的“怂样”。当时的我望而却步,一点也不敢靠近,这么多管子一不小心脱出来怎么办,这不是和术后鼓励早下床活动相矛盾吗?
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护理特色,这个问题在我来到胃肠肛门疾病外科后迎刃而解。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我们科室引流管护理中的管路固定吧!。
15床王先生术后返回病房时带了6根管路,分别是胃管、营养管、左右腹腔引流管、T管、尿管及中心静脉置管。这么多管路王太太在一旁看的手足无措,可把她给愁坏了。责任护士一边给王太太做着心理疏导一边拿出修剪好的3M胶带开始从上到下对王先生的管路逐一进行固定和维护,并给王太太讲解管路的相关注意事项。
我们要开始固定引流管啦。
大“I”法固定
结绳法固定
螺旋固定法
腹带法:
借助腹带妥善的固定引流管
鼻胃管和营养管的固定:
T字形(分叉交织法)
“工”字形:
这种固定方法较T字形相比可以减轻对鼻翼的压力,大大减小长期留置胃管对鼻部的损伤。
留置导尿管的固定
根据美国SHEA-CAUTI的规范,必须用胶带将导尿管固定于腹部或大腿内侧。我们常用大“I”法固定。
尿管固定不好的弊端
气囊只能避免导尿管的滑出,仍有机会进入尿道,尿道口的大量细菌带入尿道,引起逆行感染。
导尿管反复移动,导致膀胱括约肌松弛,膀胱痉挛,漏尿,疼痛,患者自行拔管。
导致尿道、膀胱颈机械性损伤,引起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
漏尿可增加皮肤损伤,污染现有的伤口,引起二次污染。
静脉管路的维护频率和留置时间:
术后第二天王先生就能够借助移动输液架独自下床活动了,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王太太看着老公恢复的这么快非常高兴,对我们竖起了满意的大拇指。
3M胶带粘贴小技巧:
胶带使用部位必须清洁,干燥,无化学剂或油脂
粘胶为压敏胶,需加压后粘性才能充分发挥
无张力粘贴胶带
当胶带粘贴处出现肿胀或膨隆时,应重新粘贴
胶带去除小技巧:
从胶带的两端,缓慢往中央进行
用手指轻压保护皮肤
揭除方向尽量顺着毛发方向
胶带与皮肤呈180度揭除
如胶带与皮肤粘合牢固,可用酒精或乳液涂抹胶带背衬,降低胶带粘性
图文来源:潍医附院护理部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