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医院区肿瘤一病区联合多学科专家6小时全力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
“……我看到了在电影上才能看到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一病区四名医护人员为抢救病人奔跑的身影,救死扶伤的精神,细心的关心病人,废寝忘食,最重要的是敢于担当!”这是一名患者家属目睹了家人被医院多个科室专家全力抢救的过程,在不久前的一个凌晨4点43分发出感谢信中的一段话,恳请“表扬这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被救治的是一名患结肠癌4年的中年男性患者,合并有长期慢性乙型病毒肝炎肝硬化,到医院肿瘤科就诊时还带着结肠造瘘袋,腹壁还有一个篮球大小的巨大腹壁疝。四年来,病痛对他的折磨从未消停,这次是因为在家里便血而来院治疗的。患者入住河医院区肿瘤科一病区后,病区负责人王峰教授带领团队对其进行了详细问诊及查体,迅速给予止血抑酸对症处理,并立即联系输血科申请血液制品。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入院第二天下午16点20分左右,患者突然再次出血,造瘘袋里涌出了大量暗红色血液,约有400ml,患者也出现了失血性休克,情况万分紧急!王峰教授团队一方面立即给予患者内科止血处理,并进行升压及血容量的补充,稳定住了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方面迅速联系内镜室行止血探查及治疗,争取找到出血点,尽快止血。患者被紧急转送至门诊消化内镜中心的治疗室后,消化内科的高仕霖医师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内镜探查,但是没有找到消化道内明确的出血点,出血仍然在持续。
为尽快找到出血点,王峰教授又迅速联系了放射介入科尝试血管造影,放射介入科焦德超副教授接到电话即刻从家返回医院。医务人员再次把患者转移至放射介入科一病区,在王峰教授的积极协调及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患者及时进行了血管造影及止血,生命体征也逐渐恢复正常。当患者安全平稳返回肿瘤科病房时,时针已指向晚上22点30分,患者家属们喜极而泣。冬日的夜晚冷风习习,而肿瘤科一病区的这个夜晚充满温情,充满感动。
在历尽六个小时的抢救过程中,病人情况十分危重,但是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始终坚持不放弃,不推脱。在积极给予患者止血药物应用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多次快速转运患者至不同治疗场所,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令在场的患者家属十分感动。尤其是王峰教授不仅带领团队采取各种办法抢救患者,而且积极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救治,“大夫不停的给他打电话,我们家属不停的给他打电话,他没有一点不耐烦!谢谢他!”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或许这就是身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吧。(肿瘤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