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团队:但因热爱不怕万难,但凡经历都是收获

2023
02/09

+
分享
评论
唐山市工人医院-
A-
A+

这场战役让急诊重新被认识,被了解。也让我们能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经过洗礼,急诊人休养生息,重振旗鼓,会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加崭新的姿态登上舞台。

写给2022的我们……

22961675923413023

2022年11月底,新冠疫情逐渐升温达到白热化,防控策略不断发展变化。急诊科首当其冲,每日接诊的阳性病人与日俱增,发展的速度根本没有给我们任何准备的时间。没有来得及恐惧;没有来得及与家人好好道别,所有急诊科的医务人员便都拿着简单的行李全部入住到西院区,执行医院两点一线的封控管理,进入了一场异常艰苦卓绝的新冠救治阻击战。

一、历三年磨一战

53981675923413718

与其说是没有准备,实际我们已经准备了三年。从2020年疫情之初,急诊的工作就与疫情防控密不可分。急诊及夜间全院的预检分诊;危重病人的救治;急诊入院病人、家属的筛查及核酸检测;医务人员的每日核酸检测。我们的工作量不断加码,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外支援社会面核酸采集、参加定点医院新冠病人救治。三年的工作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历练了我们应对疫情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二、从未经历过的苦难险 

70881675923414227

见过抢救大场面、扛得住苦累的急诊人,被这次新冠病人的救治打破了认知,身心承受的压力达到了极限。危重病人激增,各地区、医院120蜂拥而至,昔日的急诊科变成了“见缝插病人”的战场,一个班次几十个120的接诊量让急诊不堪重负:没地方、没床位、没氧气、没设备…面对着怀有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工人医院的病人及家属,看到他们绝望而焦急的目光,我们再忙再累也不忍拒绝。想方设法挤出空间、借来设备、借来氧气筒,家属自己去买床,只要病人来,我们能收就收。面对着嘈杂的环境,满是病毒的急诊科,却没有一个战友想要退缩,无一不想的是怎样把所有的病人安置好。

病人之多、病情之重,抢救室充满着焦灼与恐惧的气氛,这边的病人刚刚插上气管插管,那边的病人又突发心跳骤停。身穿防护服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一刻不停歇的抢救,不仅身体压力大,面对少数病人的不理解和很多占用急救资源的非急诊病人,我们也默默承受了很多的抱怨甚至谩骂,但我们除了耐心解释与尽力协调别无选择,相信冷静下来的人们,最终总会能理解与接受。

11701675923414738

三、前仆后继、勇往向前       

41581675923415164

除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职业暴露不仅让我们自己元气大伤,也让我们的队伍一度陷入绝望之地。大家接连感染,战斗力量锐减,支援人员源源不断输入到急诊科,有的还没有熟悉流程就倒下…这段时期是我们最艰难的经历。队友们一个个倒下,一个个疲惫不堪,我们在护理部不计代价地支援下,靠着彼此鼓励、彼此帮助挺了过来。急诊科艰难开诊的背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舍己为人,齐心协力。

四、急诊星河的每一颗星

如果说急诊科护理团队是一条星河,最亮的那颗星一定是武海英护士长。从战役开始她就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没有脱下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上班与下班的概念,始终战斗在一线,她是我们的主心骨,定海针。

带教老师马红梅,为了防护物资和抢救物品奔波。每天一箱箱的货都经过她的手源源不断定时定量输送到急诊科。带教老师李飞飞在宿舍值守期间,每天为大家做卫生、扫厕所,没有怨言,每日因人员变动太大排班排到深夜。

急诊科的刘超、刘建荣、李慧颖、许珊杉等老师工作经验丰富,四十多岁的体力远不如年轻的同志,但她们克服了父母年龄大、孩子无人带的困难,有苦有累从不抱怨,是大家工作的表率。

我们急诊抢救室、观察室还有很多年轻的妈妈们,像常月、李海娇、刘亚英等孩子都很小,在离不开妈妈的宝宝与工作之间她们选择了奉献,而且成为我们救治的主要力量。

单明伟在工作岗位感染后去东院区治疗,同时还强忍着病痛主动承担了急诊转运危重病人去东院区的任务。尹冰感染后马上返岗,因后遗症状手脚裂口子强忍着不说,一瘸一拐地坚持工作。张逊返岗时脚受伤,因人员短缺没有请假,靠止疼药坚持了半个月后才发现骨折。

疫情最严重时王秀梅一个人带着六个其他科室支援的同事抢救了二十多个患者,这份担当与勇气,没有任何的语言能表达对她的敬佩。

刘航因为太忙了,重病人太多了,身心俱疲,抱着马老师嚎啕大哭,擦干眼泪后又继续投入抢救。

因人员短缺,我们的王鹏,何佳,王敬荣,为了工作不得不提前返岗,身体还在病中毅然来到工作岗位。

我科室吴岩组长,感染新冠发着高烧还坚持着上了六个小时的夜班,抢救的时候因为寒战肩膀瑟缩着,依然负责任的交接好了每一个病人。

我们的董吉华、孙齐蔓、张维、莫凡、冯晓婧等都连续奋战了20多天,最后被感染才不得不下了火线。

我们的六位男护士尹冰,王鹏,张鑫,单明伟,张逊,李永强在最艰难的时期陆续返岗担下抢救重担,最重的病人,最累的活全是他们的身影。

每一个急诊人都默默地咽下了太多的苦累,承受了太大身体和精神的压力。

五、但因热爱,不怕万难

疫情逐渐放开,作为急诊人,我们很荣幸经历这段值得被记录的历史。因为对急诊的热爱,我们一起走过了艰难。急诊抢救室护理团队是一个精诚团结的集体,我们是一群彼此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战友。在新冠救治的前沿阵地,我们的坚守无愧于唐山人民对于工人医院的信任,无愧于南丁格尔的精神,无愧于我们职业道德。同时我们也充分展现出急诊人的力量,能力与胸怀。

92091675923415888

94451675923416188

六、但凡经历,都是收获

这场战役让急诊重新被认识,被了解。也让我们能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经过洗礼,急诊人休养生息,重振旗鼓,会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加崭新的姿态登上舞台。希望我们的急诊能更加被重视,让我们护理人员能搭上这趟急诊快速发展的列车,幸福的与科室前行。我们相信春天总会来到,所有的经历终将会是美好的礼物。

来   源:急诊科  李飞飞

排   版:邢   晨

审   改:张敬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护理,新冠,疫情,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