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一、研究背景
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引起患气道黏膜缺血、坏死,声门下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如果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气体、气囊上滞留物从气囊周围渗漏,使患者出现通气不足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故规范化的气囊管理对于预防ICU患者肺部感染、降低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二、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为ICU建立人工气道且年龄≥18岁的患者;涉及气囊管理的相关研究;研究类型为最高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研究语种为中文或英文。
排除标准:数据不完整;研究为指南共识摘要、翻译版本或针对指南或共识的解读;无法获取文献全文;已有更新的版本;重复发表的文献。
三、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四、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人工气道评估
1 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细判断气囊所在位置;(证据级别5级)
2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固定状态并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妥善固定;(证据级别1级)
气囊的选择
1 推荐使用含有硅胶气囊的新型气管插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证据级别1级)
2 推荐使用聚氨酯气囊预防短期气管插管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证据级别1级)
3 不推荐使用锥形气囊预防ICU患者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证据级别1级)
气囊充气方法
1 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 ;(证据级别5级)
2 建议使用气囊测压表客观测量气囊压力;(证据级别1级)
3 推荐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证据级别1级)
4 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证据级别3级)。
气囊充气时机
1 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气囊压力,无自动充气装置时,应每隔6~8h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证据级别3级)
2 推荐持续控制气管内导管的气囊压力;(证据级别1级)
3 气囊充气时机应以误吸、患者活动、咳嗽及气管、导管移位的相对风险为指导;(证据级别5级)
4 当患者被转移到不同海拔高度后,宜重新测量并调整气囊压力;(证据级别2级)
气囊压力调节
1 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 cmH2O;(证据级别3级)
2 每次手动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H2O;(证据级别3级)
3 对于已知或疑似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如果遇到高气道压力,请确保气管导管气囊压力比气道峰压高5 cmH2O;(证据级别5级)
4 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力;(证据级别2级)
5 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证据级别1级)
气囊漏气评估
1 气囊漏气可以通过对患者、呼吸机参数、人工气道的临床评估以及胸片检查来区分原因;(证据级别3级)
2 如果气囊性能完好仍存在漏气时,应考虑改变人工气道位置、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增加气囊压力和降低气道峰压; (证据级别2级)
3 当气囊损害并出现显著的气囊漏气时,应该由有经验的医生更换气管插管;(证据级别5级)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1 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应定期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尤其是气囊放气前;(证据级别1级)
2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采用带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的人工气道;(证据级别1级)
3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措施;(证据级别1级)
4 推荐进行间歇性声门下分泌物引流;(证据级别1级)
气囊漏气试验
1 对于符合拔管标准但有拔管后喘鸣高风险的患者,宜采用气囊漏气试验评估上气道通畅度;(证据级别3级)
2 气囊漏气试验阳性判断标准:将气囊充气状态时和气囊放气后的呼气量进行对比,成人患者呼气量差值≤110 ml或≤潮气量的15%,提示上呼吸道存在阻塞;(证据级别3级)
3 对于有拔管后喘鸣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果气囊漏气试验阳性,建议在拔管前至少4 h进行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典型治疗方案包括拔管前每4 h静脉给予1次甲泼尼龙(20 mg),共4剂,或拔管前4 h给予单剂40 mg;(证据级别2级)
4 气囊漏气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拔管后气道阻塞,拔管后仍需密切监测患者;(证据级别3级)
(河南宏力医院 王转)
参考文献
[1] 舒越,毕蒙蒙,张超。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2,12(24):3038-3045
[2] 樊华,宋瑰琦,陈霞,等. 两种气流冲击法对清除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5):553-557
[3]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1):1639-1642
[4] Pozuelo-Carrascosa DP,Herráiz-Adillo á,Alvarez-Bueno C,et al.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for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an updated meta-analysis[J].Eur Respir Rev,2020,29(155):19010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